支招 家长有权主张退费,举证是关键
湖南金州律师事务所的韩颖律师长期关注网络游戏“吸费”现象,她表示,根据现行规定,网络游戏虚拟货币交易服务企业不得向未成年人上网提供交易服务。按照民法通则,10周岁以下的未成年人属于无民事行为能力人,他们的充值行为本身就是无效的,钱应该退还。而10岁以上18周岁以下的未成年人是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对超出其能力范围的交易额,家长也有权主张撤销。
既然有法律明文规定,为何现实中不少家长仍然面临维权难题?其中,举证困难是最主要的障碍。韩颖指出,一些游戏公司对此类事件有内部的标准处理程序,一般会要求家长整理完备资料,如果家长在被扣费的时间节点上无法拿出当时未成年人上网玩游戏的证据,游戏公司也可能完全不配合,拒绝退款请求。
湖南高天律师事务所律师孟岸英也持同样的观点,4月11日,记者陪同邵先生曾向孟岸英进行咨询,孟岸英表示,如果家长能够证明系未成年人操作,当然可以依法维权。但是提供的证据要具备排他性,做起来很困难。比如邵先生表示他的儿子一般是周末在家中玩游戏,但同时邵先生夫妇周末也在家中,要证明这段时间只有小孩玩游戏就会很困难,更何况小孩玩游戏用的手机是家长的。
天心区检察院侦查监督科检察官刘林玲给家长支招,他表示,家长发现孩子为网游进行不菲充值的情况后,需要保存好相关证据,如支付时间异常、可以证实是孩子独立行为的视频等,还有网上交易记录和聊天记录等能够证明充值是未成年人所为的依据,做好针对性的起诉维权准备。很多情况下,孩子玩游戏都是和同学一起进行的,通过孩子的同学也可以证明玩游戏的就是孩子本人,而不是其他人。另外,如果孩子进行充值的时间点刚好是父母上班期间,父母也可以通过同事证明这段时间玩游戏是孩子的独立行为。
反思 家长应多陪伴引导孩子
在电子支付手段日益普及的情况下,如何管住孩子的“小钱包”呢?刘林玲认为,举证相当麻烦,家长加强对孩子的监管和引导才是治本之策。
家长平时应该多陪伴孩子,正确引导孩子上网,切勿沉迷。帮助孩子建立“手机是用来方便通讯联系的,一些有助于学习的APP可以适当使用”等正确认识。提醒广大家长,大多数APP采用免费下载、付费服务的方式运营,因此在给孩子使用手机时,要及时将手游软件设置密码锁,并谨防微信支付、支付宝的密码泄露和自动划款的情况发生,定期查看手机话费、微信钱包、支付宝等账户资金的变动情况,一旦发现异常及时处理。
孩子沉迷手游
家长也该反思
文 峰
家长能否要回钱款,这是一个权益话题,也是一个法律话题。相较而言,这类新闻最值得我们关注的地方是:孩子沉迷于手机游戏,本身就是一个严肃的教育话题。
要知道,现在的手机游戏有一个显著特点,那就是它能够让人欲罢不能。因为它原本就是商家在系统研究用户心理后开发出来的逐利产品。这是一种商业行为,往往也并不违背法律。游戏产品的每一次充值升级,都是一个欲望释放和满足的过程。对这类手机游戏,大人往往都难以抵挡住诱惑,遑论孩子。
特别是,因为涉世未深,孩子成长本身就是一个容易被“着色”的过程。相比于成年人,他们一方面好奇心更重,另一方面自律意识和自我控制能力更差。所以,他们才需要家长监护和引导。从现实来看,每一个沉迷手机游戏、偷偷消费家长存款的“熊孩子”背后,其实都有一对监管失职的父母。(推荐阅读:控制上网时间,让孩子避免网瘾 )
在笔者看来,这个问题并不是什么疑难杂症。我们常讲,最好的教育是言传身教。家长要以身作则,自己不沉迷于手机游戏。家长不能一边不让孩子玩游戏,一边自己又沉迷其中。此外,这也是关于家庭教育的推问。一个书香味浓厚的家庭,父母都以阅读为爱好,孩子一般也会爱好阅读。须知,优秀的父母应该是掌灯人,照亮孩子前行的道路。他们的所作所为、所思所想将决定孩子的接触范围。
TAGS: 孩子上网 孩子上网管理软件 家长管理孩子上网软件 管理孩子上网时间的软件 孩子上网过滤软件
版权声明:绿色童年网站所刊载本文:"帮孩子戒网瘾 比退钱更重要(二)",除特别声明外,其版权均属于绿色童年所有,任何媒体、单位或个人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转载、摘编、改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否则,绿色童年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