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网络信息时代,网络信息传播的影响力越来越大,如同吃饭睡觉,上网已经成为人们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网络媒体也成为一种没有“门槛”的信息发布平台。
据CINNIC统计数据,截至2010年12月底,我国网民规模达到4.57亿,稳居世界第一。互联网普及率攀升至34.3%,超过世界平均水平。但与美国72.5%、日本73.8%相比,仍有相当大的差距,具有很大的增长空间。可以预见,未来几年,随着网民总数持续增加,我国信息传播格局,乃至社会生活形态还将发生重大变化。
网络除了让人们及时获取信息、带来生活便捷外,也带来一些负面影响。信息过载、重复、失实和误导等现象,不仅不能帮助人们消除不确定性,反而增加了人们的不安全感,更带来难以估量的浪费。低质信息和大量误导、失实信息通过现代通信技术不断繁衍,不断加速地、无节制地、广泛地向社会传播,使人们处于低劣有害信息的包围之中。
打开电脑,除了一些有用信息外,扑面而来的是垃圾信息、广告、不良视频,甚至出现一些公关公司、网络推手把不良现象及行为推广于世,影响社会风气。前不久,一个以“小月月”为名的恶俗故事在网络中大热,类似的网络信息比比皆是。他们的丑恶形态及言语给了受众一个不良导向,给人们带来潜移默化的影响。
在我国4亿多网民中,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正在形成的青少年占很大比重。这些在不良信息包围中的青少年,在耳濡目染下,纵欲主义抬头、个人主义膨涨、颓废主义弥散、理想主义崩溃,人格、意志、志向、追求趋向失落,可以说网络严重影响了他们的健康成长。
社会需要健康的、积极的、优质的网络环境,需要网络媒体的把关人。
谈起把关和把关人,有人总把它们和新闻自由和言论自由对立起来。其实,无论是哪个国家还是哪种社会制度,无论是政府还是家庭,都不希望伤风败俗、有悖社会道德的信息充斥网络。世上没有道德底线之下的新闻自由和言论自由,网络把关,犹如寻常百姓家安装的纱窗,既挡住了苍蝇蚊子,又呼吸了新鲜空气。
把关人的概念最早是由美国传播学的奠基人库尔特•卢因提出的。他认为在群体传播过程中,存在着一些把关人,只有符合群体规范或把关人价值标准的信息内容才能进入传播渠道。事实上,在报纸、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中,记者、编辑乃至媒体负责人,发挥着重要的“把关人”作用。而网络作为一种大众传播媒介,同样需要“把关人”对传播信息的真实性、可靠性、客观性进行筛选与监控,从纷繁冗杂、良莠不齐的网络中筛选出有益信息给受众,这样才能有效规避网络中的信息泛滥和信息失实,避免误导广大网民和造成负面的社会影响。
那么,由谁来做网络媒体的“把关人”,如何对网络媒体进行把关呢?首当其冲的是网络新闻工作者。网络媒体有社会责任,网络记者、编辑、总编作为重要的社会道德守门人,必须树立良好的社会价值观,承担对社会舆论的导向作用。在我国,许多时政类网站,比如新华网、人民网,社会责任意识强、这方面工作做得好。
然而,由于网络传播具有多渠道、双向性和互动性的特殊性质,网络新闻工作者只是把关者的一部分,不能完全避免不良信息的传播,因此,网络“把关人”除了记者、编辑外,还需要政府网络监管部门的监管,需要广大网民提高自我把关的能力。
绿色童年上网控制软件转载
TAGS:
版权声明:绿色童年网站所刊载本文:"网络媒体应有“把关人”",除特别声明外,其版权均属于绿色童年所有,任何媒体、单位或个人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转载、摘编、改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否则,绿色童年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