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4-10-08 08:58:07 来源:长江日报 作者: 打印 点击:
网络正在更加宽广而深入地进入人的生活世界,对网瘾的判断和诊断也正在与时俱进。
据媒体报道,全国两会上,在审议、讨论政府工作报告有关“加强互联网的利用和管理”话题时,部分代表委员对当下“微博控”、“偷菜狂”、“发帖 癖”三大“新型网瘾”的泛滥表达了不小的忧虑,他们呼吁从行业自律和法规建设层面消除网络成瘾的陷阱,同时要倡导健康有益的网络文化。
对“新型网瘾”的担忧,不仅严密地跟进了网络世界的发展,其关注的对象也在扩大。 “新型网瘾”症状被描述为:早上醒来第一件事就是上微博,即便坐在马桶上也在刷新页面;深更半夜爬起来眯着眼“偷菜”,白天头晕脑涨一脸疲倦;绞尽脑汁每 天都发原帖,为吸“斑竹”置顶不惜暴露隐私编排情节等等。相对于“以青少年群体为主”的“传统网瘾”,“新型网瘾”体现出的新动向是,织围脖、种菜偷菜、发帖回帖正在让越来越多的成年人上瘾。
“新型网瘾”被专家认作是“网络游戏的升级版”。之所以被视为“升级”,在我看来,不仅是人们迷恋的对象从过关斩将、打杀怪兽发展到了网络发布和交流的平台,从被担忧的合理性基础而言,也逐渐从一个青少年的教育和成长问题,扩大为成年人的生活世界和生活方式问题。甚至从某种程度上说,伴随网瘾名 目不断地被增加,警惕和不安也在升级。
我们一定还记得此前对整个社会针对网瘾的诸多行动和争论。网瘾二字,在中国,被担忧、被讨论,被恐惧,被干预的程度都达到了相当不一般的程度。相对于“一周上网时间40个小时以上”的严格标准,“微博控”、“偷菜狂”还是一个相当形象的描述。但根据以往的经验,如果“新型网瘾论”成立,那后续的问题 就不免真正令人担忧。这一点,看看当初网瘾的提出、标准、实行的治疗等一系列离奇的进程就不难想见。
我不是否认有些人对微博、论坛可能会形成依赖,也不是其中有出现精神疾病的可能性。但是不是但凡一旦依赖网络的行为,第一时间就要被按上了“不 正常”的帽子,一系列管制和治疗措施立即跟进呢?如果一遇到网络依赖,思想境界教育、生活方式教育,疾病的诊治乃至个体的拯救就成为一种习惯性反应,甚至不惜动用电击这种离奇而且残忍的做法,那我们如何在今天确信正常的信息发布和传播是一种自由,每个人的生活选择也是一种自由?
我不知道行业自律和法规建设应该怎样作用于这种成人世界中的“新型网瘾”,或者说类似于“新型网瘾”的问题要如何通过行业自律和法规建设来解决 问题。但我认为,在这个问题上,无论是控制网络还是控制人的行动都是不正常的。就像对于很多痴迷于逛街购物的人来说,无论是控制他们刷卡的金额,还是控制商家做出打折的诱人广告,只怕都不是正途。(推荐阅读:戒除网瘾的有效工具)
有专家发言,说现代社会,几乎每个人都或多或少地产生了信息焦虑症和信息依赖症,而过度沉迷于网络,会使人与现实社会隔离,造成人际关系紧张。我同意这种观点的前半部分,我甚至认为,社会发展的每一个阶段,都会有形式和内容不同的社会心理焦虑问题。但关键问题在于,我们是把这样的社会焦虑当做社 会的问题去加以反思,还是把它当做个人的个体问题,从而把这样的人当做教育和改造和拯救的对象,自己安然自得地担负起生活导师的重任。
版权声明:绿色童年网站所刊载本文:"“新型网瘾”中的真问题",除特别声明外,其版权均属于绿色童年所有,任何媒体、单位或个人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转载、摘编、改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否则,绿色童年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下一篇:“戒断网瘾”应依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