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和互联网业已成为现代社会生活不可或缺的必需品,极大改变着青少年学习、生活和思维方式,但网络是把双刃剑,网络欺凌产生后,日渐呈现年轻化发展趋势,甚至蔓延到正在成长中的中小学生,令人担忧。今年10月,上海市教育委员会在全国率先发布《预防中小学生网络欺凌指南30条》(以下简称《指南》),强调学生、学校、家长、社会四维一体,相互协作配合,以达到预防、处理中小学生上网遭遇网络欺凌问题的目的,具有一定启示意义。
学生规范自身上网行为
学生作为网络欺凌重要主体,在预防网络欺凌行为中发挥着首要主体作用。在学生主体层面,《指南》强调中小学生应该规范自身上网行为,健康上网。网络作为新兴科技,涉及生活的方方面面,然而其高速发展,却与网络监管相脱节。目前,我国在网络监管层面仍不够完善与到位,导致网络上滋生大量影响恶劣的不良信息。因此,中小学生上网的时候,首先应该提高自身分辨是非的能力,学会自我筛选、自我净化网络上面的信息,自觉规范上网行为,不做不道德和侵犯他人隐私的事情,做到不逾矩,从自身做起,降低网络欺凌发生的概率。
同时,《指南》强调中小学生要学会理性对待网络欺凌现象。中小学生在遭遇网络欺凌时,采用何种方式去对待,无疑会对自身及周边的人产生影响。若以暴制暴,只会令欺凌行为变本加厉,进而造成二次伤害。中小学生要勇于站出来敢于说不,以理性冷静的心态寻求帮助,维护自身合法权利,及时制止侵害。
家长:增强判断处置能力
在家长主体层面,《指南》首先强调,家长应该学会如何判断孩子是否遭受到了网络欺凌。作为孩子最为紧密的伙伴,家长应留心观察子女的行为习惯、精神状态、性格、学习情况以及人际交往等方面是否发生突变,并加强与孩子的沟通交流,及时厘清造成这些变化的原因所在,预防网络欺凌的进一步发展,做到早发现、早解决。
《指南》强调家长要采取适当的方式应对欺凌,不应一时冲动增添麻烦,应采用合理的方式应对欺凌事件。在发生网络欺凌事件时,首要任务是终止网络欺凌者的继续侵害;然后可向社会、学校等方面寻求帮助,让相关机构及时删除网络侵害信息;最后,不可忽视的是及时对子女进行相应心理疏导,以防对其心理健康造成更大的伤害。(推荐阅读:限制上网时间,确保孩子健康上网 )
《指南》同时强调家长也应警惕自己的孩子成为施暴者。这就需要家长对孩子进行必要的教育,告知孩子网络欺凌不仅是违反道德的不良行为,造成严重后果的还需要承担法律责任。家长还需及时发现、处理孩子之间的矛盾,加强对不良心理和行为的疏导,必要时要对孩子实施合理的惩罚。
TAGS: 学生上网管理软件 学生上网怎么办 中小学生上网 学生上网时间控制软件 小学生上网利大于弊
版权声明:绿色童年网站所刊载本文:"“四维一体”,保障中小学生网络安全(一)",除特别声明外,其版权均属于绿色童年所有,任何媒体、单位或个人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转载、摘编、改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否则,绿色童年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下一篇:高三学生上网成瘾家长怎么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