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们有着好奇的天性,当父母在开电脑上网时,不到1岁的幼儿也会爬过来,在电脑上乱摸乱按。我那1岁半的孙女,看到电脑就以命令式的姿态大声嚷嚷“开”,看了一会、玩了一会又下令“关”。现实如此,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尖锐问题就是,对孩子们的上网行为怎么看,是一味封杀,还是无限放纵?
笔者认为,家长、教育者、管理部门都要以适应互联网发展的心态,明晰新形势下青少年儿童成长的路径,形成日常正规教育与网络教育互相涵接、互为补充的新思路。互联网的传播无时不在、无处不有,回避是回避不了的。面对现实,顺势而为,才是正道。
许多事物有两面性,利弊兼有。孩子们广泛接触网络的网游行为也是如此。网络可视性、娱乐性、趣味性很强,很容易吸引孩子。过早孩子上网网游,会使自制力欠缺的孩子们沉迷其中,并对其他事情缺乏兴趣,不仅影响正常的学习、生活,也会对身体造成伤害。在网络中加入各种虚拟平台,结交一批陌生网友,辨识力弱的孩子容易受混迹其中的一些不法之徒的诱骗。网络语言的滥用乃至网络暴力对孩子的影响也很大,有的孩子从小就在网络上学会了粗话,互相用脏话对骂。网络上的不真实和对历史的歪曲、不规范的用语等,都会对孩子们知识的掌握和道德培养造成负面影响。长此下去,不利于孩子们德智体全面发展。
然而,我们也要看到互联网给孩子们学习、生活、成长带来的新变化、新动力。长期以来,受应试教育影响,许多学生几乎把精力都专注于升学考试,动手能力差、创造力弱。孩子们经常上网也许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这种现状,弥补了应试教育的不足。互联网对孩子们知识的传送乃至智力的开发,给孩子们日常学习和生活带来的便利,让孩子们走出书斋参与社会活动、拓展视野等积极作用是前所未有的。玩中出智慧,出创造力。综观当今孩子们成长的过程,可以看到网络行为已成为他们成长的重要轨迹。有的孩子幼儿园时候玩QQ、三年级的时候可以自己下载游戏、五年级时拥有了自己的手机和微信账号。这种现象是孩子们“早当家”的表现,他们在社交中有机会表达自己的观点、看法,培养了自尊自立的意识。这对孩子们未来的发展是非常宝贵的。
然而,毕竟少年儿童的自控能力弱,不能不管。面对新情况、新问题,正确的做法是顺势而为,积极引导,尽力做到利多弊少。有几个方面是应该引起重视的。
其一,尊重孩子的志向和选择,主动介入引导。不能老下令不准孩子上网,而应规定适当的时间进行。如果只是家里封住了,就有可能跑到别处,更容易发生问题。而且,封杀的办法使孩子萌发对立情绪,失去了温暖的孩子容易产生心理障碍。有时家长还要与孩子一起上网,告诉他们应注意的问题。孩子们对互联网技术的掌握,上网的熟练程度,往往高过许多家长。为获得孩子的信任和支持,家长应放下身段,以向孩子学习的态度参与进去,掌握情况,及时引导。
其二,有关部门和机构要认真调查当下青少年儿童上网的情况,心中有数才能恰如其分做好网络管理。中国青少年宫协会儿童媒介素养教育研究中心主任、广州市少年宫副主任张海波联合北京、上海、西安、南京等全国18个中心城市的少年宫,通过问巻等方式进行了调查。他们的调查比较全面、客观,给人启迪,很有指导意义。孩子们从幼儿园到小学、初中,再到高中,情况都是不同的。每个阶段的经历、心理活动、上网的习惯等都有变化,城市与农村的情况也不一样,因此各地都应该针对不同的情况开展调研活动,以便对症下药,完善规章制度,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
其三,学校也要加快互联网化的进程,渗透到教学环节,以激发学生掌握知识的积极性。条件具备的学校,老师还可以主动地渗透到学生的社交平台上,与他们交友交心、释疑解惑。掌握网络的主动权,才能有教育、引导学生的主动权。
其四,开展从儿童开始的全民的媒介素养教育。张海波团队对广州的青少年儿童的媒介素养的教育是抓得比较早的,不仅有培训活动,还编写了一套教辅材料。这些材料有适合青少年阅读的,有适合家长和孩子一起来阅读的,还有适合从事青少年媒介素养教育的老师阅读的。这种分层次学习、训练的做法,值得总结推广。(推荐阅读:控制上网,方法要得当 )
全民性的媒介素养教育同样不能忽视,成年人具备了媒介素养,才有能力教育好自己的孩子。面对孩子们纷纷网游的浪潮,我们强调的顺势而为,最为重要的也就是认真开展从孩子抓起的全民性的媒介素养教育。
TAGS: 孩子上网 小孩子上网管理软件 控制孩子上网软件 管理小孩子上网软件 限制孩子上网时间的软件
版权声明:绿色童年网站所刊载本文:"全民性的媒介素养教育不可缺",除特别声明外,其版权均属于绿色童年所有,任何媒体、单位或个人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转载、摘编、改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否则,绿色童年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上一篇:3名“失踪”学生被找到时正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