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下,学生上网非常普遍,青少年偷偷用父母的钱充值的情况也屡见不鲜,但这次调查的数据,更加让人惊讶。”陶方正说。
这次调查的人数有532人,调查显示有95%的未成年人上网玩网络游戏。其中,76%的未成年人承认自己进行过游戏充值。16%的人表示每月消费达到500元以上,更有7%的人每月消费达1000元。47%的未成年人表示节假日中日平均玩游戏四个小时以上。
考虑到青少年上网的网络安全问题与其监护人息息相关,团队也对部分监护人进行了问卷调查。统计结果显示:58%的家长不知道自己孩子玩网络游戏。从目前游戏充值情况来看,86%的家长认为孩子不充值或者不清楚,而且家长认为孩子每月最多充值100元。这说明大部分家长并不清楚自己孩子的日常资金流动方向。
一次走访学生充值现象不是偶然,而学校很难管理
“其实,生活中,我们也发现有高中生利用茶余饭后时间,在学校附近的奶茶店、饭馆玩游戏,影响学习,这是非常难监管的!”陶方正说。
这次除了问卷调查,他们还通过各种管道走访了不少学校。宁波某学校一位领导直言不讳地告诉他们:“学生充值现象不是偶然,而学校、家长大多在充值发生后才了解情况,学校难以管理,缺乏具体可行措施防患于未然。”
“这位校长的话,更加坚定了我们写这份提案的决心。”陶方正说。同时,他们还发现一个不可思议的情况,一些家长对孩子的情况一问三不知,能清楚回答孩子游戏情况的,不到三分之一。
“由此我们得出结论:家长缺乏知情度,缺乏有效途径监管孩子。”陶方正还说,“在对未成年人及其监护人的调查过程中我们不难发现,其中最核心的矛盾在于:家长的不了解以及放任未成年人的不规范行为和未成年人难以自制的消费行为。不过在对一些家长、同学的询问中,他们指出一些直播平台和游戏充值推送对学生的充值行为有鼓励推动影响。”
一份建议落实实名制,身份证与人脸扫描相结合
有什么好的建议?镇海中学调研团队认为:解决有关未成年人网络游戏问题的核心是实名制的落实。可以采取身份证与动态人脸扫描相结合的方式,验证者输入身份证号姓名,并上传一组有随机指令的动态人脸提交后等待审核。有购买虚拟商品服务的网络游戏,身份证认证与银行卡认证必须匹配。
同时,加强对游戏运营商的监管,建立群众有奖举报机制。文化部门建立相应的网络游戏管理机构,社会各界人士及游戏玩家有对游戏运营商的监督举报权利,可以直接向管理部门举报游戏运营商违反了相关规定的行为,管理部门对游戏运营商做出相应处罚,举报者可以获得相关奖励。(推荐阅读:控制上网时间的软件让家长更放心 )
另外,建议继续加强网吧等经营场所日常监管,禁止未成年人进网吧。完善学校周边巡查、整治机制,对提供网络游戏服务的其他经营场所加大打击力度。规范未成年人上网管道,学校、图书馆等公益性上网场所要加强公益性上网设施配套,免费向未成年人开放。
TAGS: 沉溺于网络游戏 玩游戏 孩子上网控制 小孩子上网 管理孩子上网时间的软件 怎上网么控制孩子上网
版权声明:绿色童年网站所刊载本文:"家长们知道孩子玩游戏吗?",除特别声明外,其版权均属于绿色童年所有,任何媒体、单位或个人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转载、摘编、改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否则,绿色童年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下一篇:控制上网时间,抵制不良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