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1-04-23 08:50:34 来源: 作者: 打印 点击:
近日有幸受邀参加沪上某知名网络游戏公司与中小学生记者们的一场活动。
活动现场展示的精美游戏界面让孩子们兴奋不已,新游戏试玩环节结束后,大家完全忘记了自己的小记者身份,瞪着一双双小兔子般通红的眼睛,争先恐后表示对网络游戏的绝对支持。
兴奋之余,受到热烈追捧的公司老总大声询问孩子们:“你们自己能控制上网时间吗?”
“能!”孩子们异口同声回答。
“有人对我们网络开放时间太长有意见,你们需要我们把网络加锁么?”
“不要!”孩子们再次异口同声地回答道。
老总露出笑容,“那我们一定满足孩子们的需求!”
随后年青的老总提出颇具创造性的“7岁自控论”
“我们相信7岁以上的孩子完全有自我控制能力,他们能够正确对待游戏,并不需要在儿童网络游戏中添加特别的约束。”
为了证明自己的观点,老总做了现场调查:
“每天玩游戏超过2小时的请举手-”
孩子们无人举手。
一片欢呼声中,提问者得意地归纳道,“事实证明,7岁以上的孩子们完全能控制自己!”
笔者哑然。作为一家在短短两年内就获得几千万儿童用户注册的网游公司,以这种方式得出“7岁自控论”,是否太缺乏常识?离开学校家庭的监督,缺乏自制力的孩子有多少能够抗拒网络的诱惑?连成人做到这一点都难,更不要说孩子!而且据说这家公司还有自己的儿童网络实验室,步步紧逼,诱孩子们入套,“被”出如此理论,实在让人担忧。
然而,“7岁自控论”并非空穴来风,其背后的因果链值得注意:
第一,商业利益。
09年以来,网络游戏成为最为吸金的行业,即便在金融危机阴影下,也顺利实现了出口1亿美元的目标,大量投资商纷纷瞄准这块肥肉,意欲在虚拟空间一展身手。
值得注意的是,除成人市场外,越来越多的网络游戏商瞄准了低龄儿童市场,将目标锁定为7-14岁的中小学生。俗话说,儿童和女人的钱最好赚,为在这一市场中独占鳌头,游戏商们各显身手,从趣味性、唯美度、吸引力方面下足了功夫,越偏偏忘记了服务对象的特殊性。
第二,童年被电子化。
网游作为朝阳行业,从业者大多是出生于80年代的年青人,没有建立家庭,没有下一代的他们,很难体会到自己对下一代的责任。在诱惑力极大的网络游戏面前,有多少孩子能避免童年被电子化的命运?媒体一度曝光过2009年暑假儿童沉迷网络现象,在缺乏家长陪伴的情況下,上海150万中小学生中不少放弃了原本用于户外活动和阅读的时间,忙于网上偷菜、种花、聊天!暑假过去,因网络沉迷视力下降、无心向学、出现语言暴力以及亲子关系恶化的孩子不在少数。一位家长曾义愤填膺和笔者说:一定要向网游商呼吁,放过孩子们的童年!
第三,儿童网络产品相关法规的匮乏。
我国新出台的《未成年人保护法》第33条非常明确规定,国家采取措施预防未成年人沉迷网络,“国家鼓励研究开发有利于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网络产品,推广用于阻止未成年人沉迷网络的新技术”。从技术层面上拦截网上不良信息,控制游戏时间,是防止未成年人沉迷网络的有效手段。
然而法律规定的“国家责任”,需要家庭、学校、媒体和商界的共同配合。如果信息网络部门、儿童权益保护部门不出台专门的法规制度,承担起儿童网络产品的管理责任,放任商人们以满足儿童需求的借口追逐利润最大化,以电子化方式来塑造一代孩子的童年,儿童权益的维护终将成为虚谈。
TAGS:
版权声明:绿色童年网站所刊载本文:"被电子化的童年",除特别声明外,其版权均属于绿色童年所有,任何媒体、单位或个人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转载、摘编、改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否则,绿色童年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下一篇:孩子上网时间需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