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末考试来临,寒假也快到了,面对有网瘾的孩子,不少忍无可忍的家长“动武”禁止孩子无限度上网,但专家认为——戒除网瘾“武装解放”不如“和平谈判”。
网瘾少年被打离家出走
1月4日一大早,心急火燎的张女士向保定晚报求助,13岁的儿子小伟因沉迷网络游戏,被打骂后离家出走。
“昨天上午,他和同学在一家网吧门口,我就过去把他领回家。被我打了之后,他很生气。昨天下午,他还到我的厂里,坐在我边上几个小时,一声不吭”。出走了一天一夜小伟音讯全无。张女士把附近的网吧找遍了,寻人启事也贴了,但仍不见儿子回家。
张女士说,在小伟上网成瘾之前,他的成绩保持在班级前十名,然而,爸爸妈妈忙于生意,小伟大部分时间一个人在家,除了训斥与管教,父母几乎与他没有交流过。“有一次我发现他半夜起床玩游戏,就说了他一句,没料到他竟然和我吵了两个多小时。后来,任凭我怎么说他也无动于衷。”张女士说。从那以后,小伟开始没日没夜地上网,似乎只有在网络中才能没有任何心理包袱压力,在网上才能释放自己的感情,那些打打杀杀的画面、暴力的场景才能找到自己的感觉。
临近期末考试,对小伟沉迷网络的张女士忍无可忍,动手打了他,没料到竟使他离家出走。“为了这个孩子,我真是伤透心了,我也不是真想打他。”张女士在小伟出走后,在懊恼、自责中备受煎熬。好在1月4日下午,小伟终于回到了家中。
专家称网瘾与父母打骂有关
妈妈的骂、爸爸的打等粗暴管理方式不能使孩子远离网络,只会令孩子的网瘾越来越深,建立健康的亲子关系对孩子健康上网至关重要。
专家告诫家长们,妈妈的骂、爸爸的打并不能使孩子远离网络,只会令孩子的网瘾越来越深。家长和孩子之间要建立健康的亲子情感关系。陶宏开提出,只有两个字能帮助每一个人提高自己,那就是“学习”,家长们需要学习来和孩子共同进步。
对此,我市精神病医院临床心理科徐涛主任持相同观点。在大量临床病例中,他发现简单粗暴的教养方式容易让未成年人产生逆反心理,尤其是对处于青春期的十几岁少年。家长的打骂、挑剔极易让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失去成就感和归属感,而这些恰恰在网络游戏中与网友的团队合作和升级里得到弥补,从而让孩子们深陷网络泥潭不能自拔。
应以现实快乐代替虚拟刺激
如今的网络游戏,画面更加动人,玩家之间的合作更加普遍,这对于游戏玩家尤其是孩子有着强烈的吸引力。徐涛认为,孩子沉迷网络是因为虚拟世界里的快乐大于了现实世界,那里没有父母的打骂和责备,而父母要做的就是与虚拟世界争夺孩子的兴趣。
“相比而言,初一、初二和高一的男孩更易网络成瘾,因为这个阶段学习压力小,他们容易被学习以外的事物分散精力,如果家长动用武力反而会起推波助澜的作用。”徐涛说。
他介绍,帮助孩子戒除网瘾的方法不应是辱骂、殴打,也不能给孩子乱贴“网瘾”和“无可救药”的标签,这只会对孩子产生消极的心理暗示。正确的方法是,多陪陪孩子,跟他们散散步、打打球,用现实的刺激和兴趣逐步削弱网络和游戏的虚拟刺激,用鼓励代替讥讽。
TAGS:
版权声明:绿色童年网站所刊载本文:"戒网瘾“武装解放”不如“和平谈判”",除特别声明外,其版权均属于绿色童年所有,任何媒体、单位或个人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转载、摘编、改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否则,绿色童年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上一篇:芬兰引导青少年远离网络“糟粕”
下一篇:瑞士坚决严打“黄毒”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