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为什么“落网”
夜深了,儿子的房间仍透出一些光亮。郑女士透过门缝,发现儿子居然在网络上看色情电影。是闯进门去立即制止儿子,还是装作不知道改天再教育?权衡之下,她假装不知情,在门外对儿子喊道:“别玩游戏了,赶快上床睡觉。”儿子听到叫声,先是不知所措,后来马马虎虎地应了一声。郑女士以为儿子会就此改过,没想到,儿子每天上网的时间不仅没有减少,有时甚至通宵上网。儿子今年读初二,特别喜欢上网,“在网络上的时间远多于温习功课的时间。”一开始,儿子只是玩游戏,她没太在意。只是经常提醒儿子,不要总是在电脑上看些和玩些无聊的东西。但良苦用心并没有得到理解,“我们也考虑过把家里的网络断了,可又怕儿子跑到外面的网吧去上网,那我们就更加监控不到了。”邓女士忧心忡忡地说。明知道儿子已经沉迷于网络,作为家长却束手无策,应该怎么办?
有一位父亲曾诉说,他常给女儿买最贵的服饰,在繁忙工作中抽时间,带女儿去最想逛的迪士尼乐园,为女儿购买最新的数码电子产品,送女儿去最想读的外国学校留学……可是,女儿仍不满足,常常在网络上和网友聊天,感觉父母对她的爱还比不过网友。
“电脑扔掉也不管用啊。”心理辅导教师庞丽美分析说,大部分家长喜欢用暴力解决问题,“但家长有没有想过,就是给电脑贴了封条,孩子还可以跑到网吧玩,关键是没有在他心里贴上‘封条’。”庞老师觉得,现在这么多孩子喜欢网络,根本原因不在网络多么好,而是刚好填补了他们的空白,有网瘾的孩子生活上一定有空白。这里的所说的“空白”是什么?第一是指父亲的功能。爸爸是家里的顶梁柱,如果每天忙来忙去,没有时间跟孩子在一起,会造成孩子在秩序、规则意识的养成方面缺失;“空白”的另一方面是指,孩子除了电脑,缺少或没有正常的游戏和玩伴,只能在网络里去快乐。相比财富,其实孩子更需要的是发自内心的关爱。因此,有些家长一直找不到孩子们为何沉迷网络的原因,往往根子在自己身上。
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发布的《青少年网络伤害课题研究》显示,四类青少年人群易发展成网络成瘾的受害者:一为生活在家庭环境冷漠,缺少温情教养方式的青少年;二为采用幻想和退避等不成熟应对方式心理的青少年;三为社交焦虑水平较高和社交效能感较低的青少年;四为自我认同度较低的青少年。
为了防止孩子深陷“网络陷阱”,许多国家出台不少政策和规定,组织了不少活动。
上个月,全国妇联、中央文明办、中央外宣办、教育部、工业和信息化部决定联合开展“家庭护卫行动”,发动全国亿万家庭积极参与净化社会文化环境,自觉抵制互联网、手机媒体传播淫秽色情和低俗有害信息,提高家长指导孩子健康上网的实践能力和监护水平。
为避免青少年遭受互联网不良信息的影响,日本网络青少年不良信息对策和环境治理推进会通过“互联网使用基本计划”,要求相关企业提供过滤不良交友网站链接功能,并呼吁家庭与学校共同努力,为青少年网络旅行创造良好环境。
不久前,韩国保健福祉家庭部宣布,在全国范围内实施“青少年‘网络中毒’预防清除政策”,对全国5183所小学的63万名四年级学生进行上网情况排查,打响同“网络中毒”作战的第一枪。在韩国,各种戒除网瘾的军事训练营日渐兴盛,身在训练营的小学员们统统被禁止上网,取而代之的是跑步、骑马等团体活动,使用手机的时间也被限制在每天1小时,以避免利用手机进行网上冲浪。据韩国行政安全部统计,韩国中小学生的网络中毒率分别高达12.8%和14.75%,其中网络游戏是首要诱因。
英国专家建议政府尽快制定游戏分级制度 英国临床心理学家坦尼娅•拜伦博士建议政府尽快制定游戏分级制度,消费者可以通过游戏包装上的标识来选择产品,并在警示语的告诫下,减少用于网络游戏的时间。
专家:疏导加引导
针对孩子“触网”行为,北京青年政治学院青少年研究所纪秋发博士认为,家长有三种不同的态度。第一种是“放任自流”的态度。家庭、父母对子女上网不闻不问,想怎样用就怎样用。潜意识里往往认为子女懂的东西比做父母的多,他们会知道如何调节,能处理网上遇到的各种问题。这是一种对子女极其不负责任的态度。第二种是“筑高堤治大水”的态度。百般阻挠甚至禁止子女上网的要求,将互联网视为洪水猛兽。这种父母不是在培养面对网络时代的孩子,而是在努力建造一个温室让子女居住。但是在这种温室中成长起来的青少年很难适应瞬息万变的网络时代的发展。第三种是“疏导”的态度。家庭、父母对子女上网不是简单禁止,而是加以疏导,对子女的上网频率、使用范围等进行引导,并教育他们正确认识互联网的各种利弊。只有第三种态度才是在网络时代父母对待子女使用互联网时所应具有的态度。
故此,纪博士建议家长在互联网的使用频率、使用方式、使用范围方面对子女进行引导。在使用频率方面,根据子女的不同年龄应有所不同。国内外的一些经验研究表明,在年龄低于6岁的学龄前儿童每周使用一次为宜,每次使用时间不超过30分钟;小学阶段的子女每周二至三次,每次30-45分钟;初高中阶段的子女每周三至四次,每次不超过60分钟。在使用方式方面,对于学龄前儿童,父母中的一方陪同他坐在电脑前一起使用。对于小学阶段的子女,应有一位懂电脑基本知识的成年人在放电脑的房间里,可以随时关注、引导孩子。国外将这种方式称为“透过肩膀的监督”,意指父母虽然不需要和子女一同坐在电脑前,但应随时知道孩子在做什么、看什么。对于初高中阶段的子女,不再强调“透过肩膀的监督”,但认为需要有一位懂电脑基本知识的成年人在场,这样会在无形中对子女的上网行为起到一定程度的监督。在使用范围方面,对于学龄前儿童,着重开发子女智力的软件、多媒体以及亲子游戏的网站为主。对于中小学阶段的子女,重点选择一些适宜的软件、多媒体学习材料、学习网站、办公软件的使用、学校信息及与学习相关的资料的查询,电子邮件、简单的网页制作等为主。
纪博士提醒家长,孩子在使用互联网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除了家长自身的原因外,提高孩子自身的网络使用素质,培养他们的自我控制能力不可忽视。我国青少年网络成瘾问题是青少年误用、滥用互联网最为严重的问题之一,尤以网络游戏成瘾为最。大量研究表明,网络游戏是青少年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处于青春期的青少年寻求自我意识、身份认同和群体归属的一种普遍的心理需求。因此,我们对孩子玩网络游戏,一方面要给予适当肯定,另一方面也要加以引导。
从身心健康及人格的健全发展来说,家长们应努力培养孩子自我控制能力,树立“玩健康的游戏与健康地玩游戏”的理念,从游戏内容到使用习惯两方面入手,加强对自我行为的规范和控制,避免将虚拟的网络游戏影像成现实生活,避免将虚拟的游戏“规则”及处理问题的手段当成解决现实生活中遇到的问题的方式。只有这样,才能真正使自己成为游戏的主人,而不是沦落为游戏的奴隶。
TAGS:
版权声明:绿色童年网站所刊载本文:"怎么把“落网”的孩子救出来?",除特别声明外,其版权均属于绿色童年所有,任何媒体、单位或个人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转载、摘编、改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否则,绿色童年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上一篇:让孩子健康上网的好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