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2-09-05 08:51:08 来源:西南在线新闻网 作者: 打印 点击:
——江西师大研究生支教团赴望谟支教系列报道之一
2002年8月,按照团中央“到西部去,到基层去,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的号召,江西师范大学向千里之外的望谟县派驻了由5人组成的第一届研究生支教团,从此开始了对望谟的支教活动。
10年来,支教团在望谟县始终秉承“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在一定程度上帮助和改善了望谟县教师整体结构,提高了他们的师资水平,直接服务了当地教育事业和精神文明建设。
支教团的爱心接力棒一届接着一届传,10年时间一晃而过,但它的惠民及普世价值却因青春的坚守和道德的传承更加熠熠生辉。
10年来的73名志愿者,用73颗爱心给望谟县的50多个班级3000多名学生点燃希望之灯,着力演绎着新时代的活雷锋精神。
点亮孩子们心灵深处的那盏灯
8月14日上午,秋天的望谟县第四中学校园内,火辣辣的太阳依然炙烤着一草一木,九年级(3)班的57名莘莘学子,在电风扇的吹拂下,全神贯注地聆听着江西师范大学第十一期赴望谟支教的队员万一萌讲课。
He who laughs last,laughs best“谁笑到最后,谁笑得最好”
因为这是万一萌的第一节英语课,同学们跟着他读了一遍又一遍,发音还算标准,声音整齐响亮,一双双眼睛瞪大了盯着他,表现出对他的欢迎和友好。
望谟县是一个“老、少、边、穷”的国家级贫困县,教育事业发展滞后。特别是2002年以前,由于当地教师年龄相对偏大,素质相对较低,导致学校的体育、音乐等课程形同虚设,电脑课、英语听力等课程也几乎从未开设。一些学校学期期末考试的成绩单上,几个班居然没有一个人的英语成绩及格,有的甚至初三即将毕业了,还背不出26个字母。
2002年8月31日,江西师大启动研究生支教团赴望谟支教后,在当地教师的帮助下,他们充分发挥所学专长,将多媒体技术等现代教育手段应用到实际教学中,让当地师生感受到了现代教育技术带来的乐趣。
“这里的孩子基本上没有英语基础,可是规定使用的英语教材却是针对小学已经学过三年英语的学生编写的,对于这里的孩子来说有一定的难度。”第四届研究生支教团李洁告诉记者,她当时担任的是望谟民中初一两个班的英语教学。为了让学生们能尽快地适应教材,能突飞猛进地达到教材要求的高度,她动用身边都有的东西做道具,绞尽脑汁地把每节课的内容都尽量编成口诀,努力学习布依族语言和当地汉语,找寻二者和英语之间的蛛丝马迹,让孩子们在课堂上做演员表演对话。
李洁说,她在平日里想得最多的,就是上课如何打破常规,如何推陈除新。“上课时的每句话我都要思考半天,怎么表达学生才会接受,才会有深刻的印象”。
渐渐地,学生们的眼神里少了迷茫多了思考,少了游离多了用心,呼应越来越好。在当年的期末统考中,这些孩子的英语成绩及格率达到80%以上。
面对一些学生上网成瘾、厌学辍学、逆反出走、暴力倾向、奢侈消费等不良心理结症,在支教团队员们的倡导下,望谟团县委、县二中与支教团三方联合组建了望谟县青少年心理教育中心,并于2007年5月24日挂牌成立。
“这个中心主要是以‘倾听心声,分担烦恼,同享快乐,共同进步’为宗旨,以支教团为技术支撑,对青少年神经衰弱、焦虑症、强迫症、抑郁症等心理缺陷进行矫正和辅助治疗,以及对未成年人在个体成长中所暴露的不良心理结症进行及时矫正与辅导。”望谟县二中校长韦寒冬告诉记者,该校的杨某某和韦某某因为受家庭环境的影响,长期旷课在外上网成网瘾,与社会上一些不三不四的青年混杂一起,后经过中心的引导,如今两人已树立了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支教团的到来无疑为望谟县教育事业注入了新的活力。从2002年起,在望谟的每一位支教队员都各施所长,全方位提高当地的教学水平。教育技术专业的支教队员张小辉、吴初平,帮助学校建起了广播站,指导学生自编自播节目,以此提高学生的普通话水平;由于不懂技术,当地获捐的电脑成了摆设,计算机专业的邹小芳、邓明星,帮助学校建起了计算机信息网络系统,开设了10期计算机实用人才培训班,为山区孩子点燃新的梦想。
望谟县副县长陈维娟告诉记者,通过这10年来支教团的辛勤付出,在他们的带动下,该县的教师队伍无论是教育方式,或是教学方法,都得到了极大提高。特别是他们的新思想,大大地激发了学生们走出大山,走出望谟的欲望。今年,该县高考一、二本升学率从2002年前的零数字逐步上升到今年的92人。
“因为你们的到来,我们知道了贫穷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屈服于贫穷;因为你们的到来,我们懂得读书的意义,知道发奋图强是唯一的出路。你们不仅教给了我们知识,更为我们点亮了心灵的一盏灯。”这是望谟县二中学生黄国芳写给支教队员们的信中的话。
牵线搭桥帮助500多名贫困生
支教团除了为望谟县教育教学注入新鲜的“血液”外,还利用课余时间深入望谟边远山区进行社会调查,走访学生家庭,并作好贫困生情况登记,他们的足迹踏遍了该县的17个乡镇、上百户村寨,慰问贫困生和留守儿童,并通过网络、媒体等平台,广泛联系社会资助,多方筹措,为贫困生联系了“一对一”帮扶项目,为更多的贫困学生圆了读书梦。
“西部雏鹰助学金”就是其中的一项“一对一”帮扶项目。2011年元旦节,“西部雏鹰助学金”望谟爱心之旅是在第九届支教团张云的特邀下,西部雏鹰助学志愿者首次走进望谟县,他们翻山越岭,深入边远乡村,走访了50余名贫困生家庭,审核通过了30多名贫困生作为资助对象,将这些学生贫困材料发布在“西部雏鹰助学网”上,很快为30多名贫困生找到了合适的资助人。
此后,西部雏鹰助学志愿者、江西师大望谟支教团利用节假日,数十次到乡镇开展走访活动,走访了1000多名学生家庭,收集到300多名贫困学生家庭情况,对符合条件的贫困生达成了资助意向,将贫困生资料带回去后通过“西部雏鹰助学网”发布,目前已为这些贫困学生找到了资助人。
韦功伟就是“西部雏鹰助学金”资助对象之一。他家住望谟县家住望谟县新屯镇纳坝村顶院组,2008年的一场洪灾,无情地将他家的房子冲毁,为了重建房屋,年迈的父亲无奈地远离故乡打工挣钱。2009年,在当地党委政府的帮助下,房屋总算建好了,但父亲打工挣来的钱已所剩无几。
为了让韦功伟顺利完成学业,母亲韦妈春利用自家的田地,大种早熟蔬菜,一直维持到2011年。让她没想到的是,就在2011年的6月6日,种植早熟蔬菜的所有田地遭到特大山洪泥石流袭击,变成了一片废墟。
支教团得知韦功伟家的情况后,立即与西部雏鹰志愿者赶到他家将其列为资助对象,每个学期给予助学金500元。“如果没有支教团为我争取到‘西部雏鹰助学金’,我早就离开学校打工去了。”韦功伟告诉记者,他今年以优异的成绩考取了贵州大学的土木工程专业,大学毕业后,他也要像支教团一样回报社会。
十年爱心接力,情系贫困生的事例不胜枚举,支教团共争取到西部雏鹰助学、日行一善助学、厦门大学助学、爱心接力助学金等项助学项目,为贫困生募集衣物书籍、文具4万余件(册),仅2011年至2012年7月就募集到衣物14000余套,书籍9000余册,帮助打尖九年制等7所学校75个班级建立了爱心图书角。“捐资助学方面,他们先后募集到100余万元,帮助我县1500多名贫困学生解决了入学困难的问题。”望谟团县委副书记唐大江告诉记者,仅去年8月至今年7月,支教团就募集到年资助40万元的助学金,使该县的236名初、高中生长期受益。
除此之外,为帮助待业农民工搭建就业平台,提供就业创业服务,支教团还为2000多名当地各界人士和青年农民开展各种培训,深入该县各乡镇为广大群众提供就业信息和发放相关资料,组织待业青年到团县委报名,由团县委集中组织报名人员到州金阳职业技术学校进行培训。目前,已为300多名农民工推荐到广东、福建和浙江等地就业。(推荐阅读:学生上网,健康与安全谁来把关)
“他们在坚持服务青少年为核心的基础上,还积极投身参与望谟县委、县政府组织的‘多彩贵州’、‘三月三’等各类活动。他们这种‘尽己所能、不计报酬、帮助他人、服务社会’的精神,为望谟的教育事业做出了积极贡献。”望谟县人民政府县长农文海说,73名热血青年,10年来用智慧和热情为该县的孩子们送来了知识,点燃了孩子们心里希望的火种,其事迹教育、感染、影响了越来越多的人们……
TAGS:
版权声明:绿色童年网站所刊载本文:"73颗爱心演绎新时代雷锋精神",除特别声明外,其版权均属于绿色童年所有,任何媒体、单位或个人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转载、摘编、改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否则,绿色童年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