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2-03-18 09:37:01 来源:网摘 作者: 打印 点击:
孩子网络成瘾与家庭教育模式密切相关。近日,来自医院研究表明,控制型、忽视型、溺爱型、严厉型家庭教育模式下的青少年最容易染上网瘾。该医院专家分析了数百例网瘾青少年案例,发现:“控制型”家庭,孩子易产生敌对情绪;不管不顾的“忽视型”,孩子孤僻冷漠、敏感、多疑、缺乏同情心;“溺爱型”的孩子以自我为中心,不顾及他人感受、好逸恶劳;“严厉型”家庭的孩子,不善于与父母情感交流,情绪极度压抑。调查显示近七成上网者喜欢聊天出场人物:桃之夭夭(化名) 老实交代:上网只为发泄和逃避 。今年高一的桃之夭夭(化名)喜欢上网和网友聊天,倾诉心事,开始是每个星期只上两次,时间都不超过2个小时。但是她妈妈特别担心她在网上“遇到坏人”,她一上网打开QQ开始聊天,妈妈的唠叨也随之而来,桃之夭夭忍无可忍。久而久之,和妈妈之间的话越来越少。后来,桃之夭夭迷恋上了国内某款网游,于是从每个星期只上两次网,发展成了每天保证四个小时在线,有的时候还逃课升级。在采访中,桃之夭夭表示,“平时我很少与父母沟通。一方面,父母工作忙,除了关心我学习外,无暇顾及我的其他感受;另一方面,我觉得能够跟父母交流的话题也很少。况且,父母总是认为我的想法幼稚,不切实际。可是,相同的想法,我却可以从网友那里得到赞赏和支持。而且,由于彼此互相不认识,可以自由地表达内心世界,又省去了与周围的同伴说担心泄密等问题的烦恼。另外,大家一起做游戏,聊起来也很有话题,就好像真的世界那样。” 记者在一款低龄孩子偏多的Q版网游里,很多的采访对象都表示,家长是最不适宜吐露真言的对象。他们认为,两代人的代沟,使得父母很难理解孩子的想法。孩子的困惑疑问,在大人眼中是杞人忧天、异想天开,有时还会引来一顿不必要的唠叨或者责骂。而网友大多年岁相近、趣味相同,沟通容易。他们不仅会耐心地倾听彼此的困惑,还会提出很有见地的建议。其实,生活中要面对很多选择,选择什么是对,什么是错,选择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如果将人生的元素尽量简单化,那么人生最重要的事情就是选择,选择的正确率越高,成功率也越大。 第4种:严厉型家庭 孩子因为长期受父母的打骂,变得非常冷酷,非常偏执,行为非常怪异,没有安全感,到了青春期以后,对亲人说什么管理他约束他的话,他认为都是虚伪的。认为好玩的东西,就得去玩,谁管他,都不行。这样的孩子,一旦形成网瘾,也很难纠正。另外,这些家庭的孩子,一般来讲,人际关系都不是特别好,而且小心眼,碰到问题时没能得到及时解决就沉迷于网络,学习和生活受到严重影响。专家说法应先关心孩子内心世界 学生之所以愿意把游戏中的朋友当成倾诉对象,关键原因在于家庭和学校对于青少年上网行为缺乏有效的认识和沟通,与学生之间缺乏贴心的交流。 在许多家庭中,孩子与大人之间缺乏沟通,往往家长不明白自己正值青春期的孩子在想些什么。另一方面,青少年在心理等方面正处于成长期,有一种叛逆心理,他们有情绪需要发泄。很多孩子因为没有找到正确的发泄渠道才借助网络。家长应建立“尊重型”、“支持型”、“关爱型”、“民主型”家庭教育模式:给孩子适度活动交往空间;引导孩子利用网络环境进行附加学习;与孩子经常交流,教孩子关心周围的人和事;尊重孩子发言权、参与权。 家长要学会“弹性引导” 家长在孩子的“脱瘾”过程中扮演很重要的角色,必须打破原来一味地打骂埋怨或者放纵溺爱的传统做法。家长应该定期与孩子交流。另外,家长要学会上网,家长不懂网络,就不能正确引导孩子上网、督促孩子健康上网。善于“弹性说服”,要设身处地为孩子着想,了解孩子的需要,切忌危言耸听。实用小测验怎样判断一个人是否染上网瘾? 国外心理学家提出八项标准可以自我诊断“网瘾综合征”: 是否觉得上网已占据了你的身心? 是否觉得只有不断增加上网时间才能感到满足,从而使得上网时间经常比预定时间长? 是否无法控制自己上网的冲动? 每当因特网的线路被掐断或由于其他原因不能上网时,是否会感到烦躁不安或情绪低落? 是否将上网作为解脱痛苦的惟一办法? 是否对家人或亲友隐瞒迷恋因特网的程度? 是否因为迷恋因特网而面临失学、失业或失去朋友的危险? 是否在支付高额上网费用时有所后悔,但第二天却仍然忍不住还要上网?结果如果你有4项或者4项以上表现,并已持续一年以上,那就表明你已患上了“网瘾综合征”。(推荐阅读:有什么办法戒除孩子网瘾)
TAGS:
版权声明:绿色童年网站所刊载本文:"家庭孩子易染上网瘾 家长要学会引导",除特别声明外,其版权均属于绿色童年所有,任何媒体、单位或个人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转载、摘编、改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否则,绿色童年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