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2018年1月发布的第41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据不完全统计,截至2017年12月,我国网民规模达7.72亿,其中未成年人占19.6%。我国政府对未成年人的互联网使用高度重视,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中长期青年发展规划(2016—2025年)》的十大举措中,就提出强化网上思想引领,把互联网作为开展青年思想教育的重要阵地,引导青年科学、依法、文明、理性用网。2018年3月,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发布《关于进一步规范网络视听节目传播秩序的通知》,也明确指出一些违规的网络视听节目会影响未成年人成长和发展,要“坚决禁止非法抓取、剪拼改编视听节目的行为”。
因此,探索未成年人上网对于互联网认知和使用态度,可以促进他们的认知、情感、人格以及行为的健康发展,提出针对性的建议引导和教育他们的健康上网观念,使得互联网能够更好地陪伴其成长。本文基于第九次《中国未成年人互联网运用状况调查》数据进行分析,此次调查于2017年10月至12月实施,由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少年儿童发展服务中心等机构在全国范围内展开,调查对象主要以10—17岁的在校生为主,共发放7200份问卷(有效问卷6156份)。
未成年人互联网认知情况分析
第一,未成年人上网的主要目的:放松休息为主,“被动”式的获取信息为辅。调查结果显示,接近六成的未成年人以“放松休息”为主,占57.1%,其次则是“完成作业,查资料”,占50.1%,仅有0.1%的未成年人不清楚使用互联网的目的。以上数据表明,处于生长发育期的未成年人已经拥有了自我选择的能力,对于使用互联网有相对明确的目的和偏好,他们不仅认为互联网是学习生活中的调剂,也认为互联网可以帮助其更好地完成学业。但是可以看出,大部分未成年人是为了完成课业,而进行资料的查询,获取信息的行为倾向于“被动”,而对于扩大知识量、了解时事、网络课堂的学习等“主动”索取信息的诉求相对较低。
第二,上网渠道选择倾向:以学校、知名网站为主,社交媒体不显著。未成年人对于信息源的选择比较多元,学校网站信息仍然占据最大的比重,为54.6%,其次是知名网站的信息,为46.4%。未成年人对于社交媒体的信任度较低。未成年人对于网络渠道信任度的选择,更多取决于他们平时接触的圈子。学校作为一个实体的官方机构,发布的信息和未成年人息息相关,也会本着对学生负责的原则发布真实可靠的信息,因此未成年人对于网络渠道的信度和实际接触渠道的密度呈现正相关的关系。而对于社交网络、个人空间的信息选择信度相对较低,一方面可能跟有限的信息选择有关,另一方可能受到来自学校、家长因素的影响。
第三,容易受到网络不良信息影响,但具有一定甄别能力。近六成的未成年人仍然受到网络不良信息的影响。所谓网络不良信息,主要是违反法律和违反道德的信息内容。调查显示,有部分未成年人会从网友那里接收到关于黄色、暴力、恐怖等方面的网络不良信息。除此之外,假新闻也是值得关注的,相比黄色、暴力、恐怖等不良信息,未成年人接触假新闻的比例将近三成,占比29.9%。虽然网络信息纷繁复杂,但是未成年人对于内容的甄别已经具备一定的能力。在“你认为你辨别网上信息真假的能力能得几分”一题中,给自己打8分(满分10分)的比例占30.1%。可以看出,这一代的未成年人有一定的自信,对于互联网的自我甄别能力持肯定的态度。(推荐阅读:孩子上网要提早预防网瘾 )
第四,直观的网络文化对于未成年人的影响较大。互联网文化中自由、独立、批判和怀疑的精神是不可忽视的力量,尤其是对未成年人创造性发展方面的影响是非常明显的。调查显示,网络文化对于未成年人的行为影响分为网络语言和网络行为,其中网络语言中的网络歌曲、说话方式对于未成年人的影响比例高达57.2%,说明网络语言在未成年人现实生活中的渗透率高于网络行为。网络语言不同于传统意义上的书面言语,它比书面言语更具有简洁性,在这种语言中一些数字或图形被赋予了特殊意义,简化的网络语言对未成年人的思维敏捷性与反应能力有潜在影响。在以计算机为媒介的人际沟通中,网络化语言对未成年人的思维发展作用更为明显。
TAGS: 控制上网控制孩子上网软件 怎么控制孩子上网 怎上网么控制孩子上网 限制孩子上网 孩子上网控制
版权声明:绿色童年网站所刊载本文:"未成年人互联网认知和使用态度分析(一)",除特别声明外,其版权均属于绿色童年所有,任何媒体、单位或个人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转载、摘编、改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否则,绿色童年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下一篇:教子有方孩子陷入网瘾怎么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