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击治疗“网瘾”七年前已被叫停,最近却再搅起舆论旋涡。
2006年,精神科医生杨永信在山东成立“网络成瘾戒治中心”,用“电击疗法”治疗“网瘾”青少年。经媒体曝光后,“电击疗法”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引来广泛质疑,于2009年被原卫生部叫停,“网瘾”也被排除在疾病范畴之外。最近媒体再曝光,杨永信的网戒中心在当地依旧炙手可热,吸引省内外家长们带着孩子纷至沓来。
暑假期间,记者了解到,在一些医院心理科多了些来咨询的家长:“孩子上网一个暑假都在打游戏,会不会成瘾啊?”“那个电击疗法听说效果很好,你们这有没有这种治疗。”
一个不存在的疾病,一种被叫停的治疗手段,为何却被家长们奉为“救命稻草”,禁而不止?
“网瘾”是社会现象,不是精神疾病
七年前,媒体揭露杨永信主持的山东省临沂第四医院网戒中心限制青少年人身自由,对青少年进行电击等身心虐待,同样是在七年前,广西少年邓森山在广西南宁起航拯救训练营接受戒网训练时死亡。
2009年7月,原卫生部以安全性、有效性尚不确切为由,紧急叫停各地电刺激(或电休克)治疗“网瘾”技术的临床应用。后来原卫生部出台文件,明确否认将网瘾当作“疾病”,严禁体罚“治疗”,严禁限制人身自由。
广州白云心理医院心理科主任沈家宏关注网瘾已有多年,他介绍说,网瘾问题不仅困扰国人,在国外亦如此,但很多研究都没法证实这是一种精神疾病。2004年,荷兰人凯特·巴克在阿姆斯特丹开办了欧洲首家网瘾诊治所,经过两年摸索,不得不宣布,他们对网瘾的诊疗失败,原因便是他们发现网瘾不是一种精神疾病。(推荐阅读:戒除网瘾,我看选戒网瘾软件是不错的选择)
目前,国际精神医学领域通用的诊断体系主要由《国际疾病伤害及死因分类标准》(ICD)和美国《精神疾病诊断与统计手册》(DSM)构成。沈家宏介绍,其中,《精神与行为障碍类别目录》(ICD-10)诊断标准由世界卫生组织发布,对300多种精神与行为障碍进行了详细分类,未把网络成瘾认定为精神疾病;而由美国精神医学学会出版的DSM,是一本在美国与其他国家中最常使用来诊断精神疾病的指导手册,2015年最新版中,“网络游戏成瘾”被列为值得“进一步研究”的情况,但不属于已确定的精神疾病。
TAGS: 小孩子上网 孩子上网控制 限制孩子上网软件 孩子上网成瘾
版权声明:绿色童年网站所刊载本文:"“网瘾”岂能电击治疗?",除特别声明外,其版权均属于绿色童年所有,任何媒体、单位或个人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转载、摘编、改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否则,绿色童年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