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一位孩子父亲把孩子的手机游戏删了以后,12岁孩子就拿着刀砍向了自己。”中科院心理研究所中央国家机关职工心理健康咨询中心主任祝卓宏举例说,玩游戏时间越来越长,很多孩子出现厌学、辍学、逃学情况,严重影响正常学习。若不允许玩游戏,他们会焦虑、心慌,很多打工父母发现孩子成瘾,会把手机摔了、关了,孩子会做出攻击,甚至自残自杀。祝卓宏补充,青少年网瘾的家庭根源主要在于父母角色缺失和亲子关系问题,社会原因主要在于网络游戏管控以及网吧管控问题。
为了避免沉迷于游戏,中国相继出台了《网络游戏管理暂行办法》、《规范网络游戏运营》等文件规定电脑网游、移动游戏平台需要玩家进行实名验证,并提倡给未成年用户消费设限、限定游戏时间。未成年用户将受到防沉迷系统限制。
然而,“哪怕每个游戏被限定只能玩2小时,每天换5种游戏,一样能玩10个小时。随便拿父母的身份证号注册,玩多久都不会有影响。”在乐乐看来,这些防沉迷系统总能轻松破解。“地球不爆炸,游戏不放假,宇宙不重启,玩家不休息”。
在实名制和防沉迷等机制不能彻底杜绝网瘾的时候,谁来救救那些缺乏自控力的孩子?
在韩国,从午夜时分开始到早上6时为止,未满16周岁的青少年玩家不能进入游戏。此外,互联网游戏运营者向不满16岁的未成年人提供互联网游戏服务的,还应当征得其监护人的同意。
日本则规定,游戏账号必须绑定信用卡,而未成年人无法获得银行信用卡,只能在获得家长允许的情况下,使用家长信用卡获取游戏账号。
陆林院士建议,我国应该在立法上、规章制度上实施相关措施。在国家层面上对青少年游戏使用进行限制,禁止不健康游戏传播。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发布了《未成年人网络保护条例(草案征求意见稿)》,督导未成年人文明合理地使用网络。2018年两会教育立法修法期间,强调了应加快相关法规的制定。
祝卓宏表示,《未成年人网络保护条例(草案征求意见稿)》,指出网络信息平台应当传播有利于青少年健康成长的内容。此外,防沉迷系统,青少年上网实名制,很多场所国内有相关规定,不能让青少年进入,但都没很好地实施。本身有开发出青少年使用手机的一些界面,也可以很好地抵制,但是还是没有很好使用。(推荐阅读:限制上网时间,原来可以这样做 )
“乡村儿童最缺乏的,是情感方面的陪伴与认可”。陆林院士补充,农村教育应更加多元,让居住在农村的青少年有更丰富的业余生活,而不是把时间荒废在游戏上。若遇到过度依赖网络,应积极寻求专业人员帮助,不能讳疾忌医,很多父母长期不承认这个现实,时间拖得越长,问题会越严重。
TAGS: 如何帮学生戒除网瘾 怎样戒除网瘾 如何戒除网瘾 戒除网瘾的方法 戒掉网瘾的方法
版权声明:绿色童年网站所刊载本文:"谁来拯救留守孩子的“游戏”人生(二)",除特别声明外,其版权均属于绿色童年所有,任何媒体、单位或个人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转载、摘编、改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否则,绿色童年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