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假来了,孩子手机玩不停怎么办?这可能是当下正让很多家长焦虑的问题。
“相信并且理解你的孩子,给他们足够的空间和勇气,去探索未知;珍惜他们可贵的好奇心,不要熄灭他们幻想和强烈感受的能力,给他们支持,让他们更勇敢地去探索未知的世界。”7月14日,一场特殊的公开课在中国科技馆开讲,数百名家长和孩子参与其中。腾讯集团副总裁姚晓光在公开课中讲述了自己少年时代说服父亲给他买电脑的故事,以及自己如今身为人父的经历,向在场的家长们分享了自己的感受,并倡议父母“每周一小时,不插电的陪伴”, 即希望孩子们和父母一起约定,每周至少一小时,大家一起放下手机和其它电子设备,看书、玩耍,充分享受一段纯粹的亲子时光。
他还向被称为“数字原住民”的00后孩子建议:“让好奇带着你去探索整个数字世界,并在探索中发现和创造自己新的可能,但同时对网络怀有敬畏和警觉之心”;注意健康和时间的管理,每天在屏幕前不能超过两小时。
随着数字化时代的来临,互联网已经渗透到社会的各个领域,深入到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如何让孩子上网学会鉴别优劣、管理时间、甄别风险、避免网络伤害,已经成为一个全球热议的重要课题。
在这场名为“DN.A网络素养公开课”的公开课中,著名主持人李小萌、儿童网络素养专家张海波、北京呼家楼小学校长马骏、游戏制作人李涛,以及心理学家高璇等专家,也分别结合自己作为家长的身份分享了自己对网络、对游戏和青少年网络教育的看法,并提供了家庭上网管理方法建议。
“如果孩子过度依赖电子设备,首先需要改变的是父母。父母永远是孩子的同盟,不要把孩子推向自己的对立面。”如今是一名6岁女孩母亲的李小萌说。
“00后儿童是屏幕一代,网游一代,QQ、微信一代,也是爱分享表达的一代。”一直在做儿童上网行为研究的中国青少年宫协会媒介素养教育研究中心主任张海波,总结了儿童数字化成长的基本特点和规律,并向家长们提出了家庭网络素养建议:应及时了解孩子网上生活;与孩子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及早培养孩子上网好习惯;适时增强孩子网络素养;家长在屏幕前做孩子的好榜样。慕尼黑大学博士、心理学家高璇从心理学角度分析,得出类似的观点,认为要和孩子约定建立清晰的游戏规则。
“我上学时一度因为沉迷游戏和父亲闹僵,长大后开始自己做游戏,也成为一位父亲。在对待孩子和游戏的关系时,我不愿重蹈自己小时候的覆辙,跟孩子有一套游戏约定。”游戏设计师李涛分享,他会让孩子学会安排时间,把游戏作为给孩子的一种奖励,并帮助挑选适合孩子玩的高质量游戏。“要让孩子内心富足,生活有游戏,但不只有游戏。”
“作为教育者,我们应当充分的利用好互联网的积极作用,不完全是限制与禁止,而应该是引领与信任”。呼家楼中心小学校长马骏认为,应该让互联网助力孩子成长,因为网络已成为助力学生核心素养提升与关键能力形成的重要载体与环境。
此外,青少年网络心理与行为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常务副主任王伟军当天在接受未来网记者采访时提到,网游成瘾的问题,与家长的重视或者了解不够有关。“如果是到了孩子已沉迷网络的阶段,家长才引起重视就有些晚了。在孩子开始使用电子产品的时,帮助孩子形成良好的用网习惯很重要。”(推荐阅读:健康上网是对未成年人上网最好的保护 )
DN.A,即Digital Natives Action,意为数字原住民行动,“DN.A网络素养公开课”由腾讯社会研究中心与中国科技馆共同举办,主要为孩子们提供网络素养课程和学习工具,倡导以聆听、约定、陪伴等方式帮助和引导孩子们建立科学健康的上网习惯,在数字时代健康成长。
TAGS: 管理儿童上网软件 儿童上网故事 控制儿童上网的软件 儿童上网的害处 儿童上网
版权声明:绿色童年网站所刊载本文:"孩子,生活不只有游戏",除特别声明外,其版权均属于绿色童年所有,任何媒体、单位或个人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转载、摘编、改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否则,绿色童年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