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互联网特别是移动设备的普及、变种、延伸,通过网络侵犯儿童的现象已经越来越多地发生,危害也越来越大,确实需要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和深刻思考。从网络侵害儿童行为的特点来看,一是网络猥亵的非接触性使受害儿童的心理压力更沉重。网络猥亵儿童行为与传统猥亵行为最直接的区别就是非接触性。这种非接触性因网络的便利性进而使侵害行为具有重复便利性(利用网线进入私人领域),再通过网络工具传播裸照、视频,给受害儿童造成更大的心理压力和二次侵害。这是网络非接触性侵害行为必须加强防范的一个显著特点。二是网络侵害儿童的隐蔽性使得针对未成年儿童上网的网络侵害犯罪比常发生在熟人之间的一般性侵害儿童犯罪更难案发和被追踪。互联网上有一些新的技术,比如数字货币、暗网、点对点加密的方式,都增加了发现和追踪犯罪行为的困难。三是网络侵害儿童的低龄化使得每个儿童上网都暴露在网络侵害的危险之下。现在的孩子从有识别能力就开始接触网络,网络侵害儿童案件的被害对象最小的只有5岁。因此,如何防范网络侵害儿童问题已经迫在眉睫。
通过多年一线实践,笔者认为,首先,家庭要担起第一责任。因为家庭是儿童生长的第一环境,父母是儿童的第一任老师。一些家长以为网络侵害离自己的孩子很遥远,以为“我坐在计算机旁边面对电脑,孩子怎么可能就被侵害了呢”。比如,去年一位在广州打工的单身母亲,她四五岁的孩子有好几次都跟她说:“妈妈旁边那个屋的叔叔抱我、摸我,我不开心。” 妈妈却说:“那是叔叔喜欢你才这样的。”三番五次,孩子的母亲都没有察觉到有什么问题,结果就是在母亲这样毫无知觉的过程中,孩子被侵害的事件一次又一次发生。
此类案件的受害女童大多是留守儿童,或者是单亲家庭,家长疏于关注孩子的日常生活。因此,提醒家长要帮助孩子增强预防网络侵害的意识,家庭网络要设置未成年人禁止链接的限制。要让儿童具备识别性侵的能力,包括及时发现孩子的一些变化:如行为的异常、情绪的反常。要敢于拿起法律武器保护儿童安全,一旦发现蛛丝马迹,要及时报警报案。千万不能因孩子小而忽视,掉以轻心。
其次,预防要从教育抓起。我们说一个人的行为转变关键在态度,而决定态度的关键在教育。预防网络侵害儿童事件的发生也要从娃娃抓起。通过教育,让孩子上网远离黄色网站,不要盲目崇拜明星,不要轻信网上“星探”陷阱,提高在网络上的自我保护意识和自觉性。
第三,加大刑罚打击力度。网络侵害儿童犯罪是近几年出现的新型犯罪,因为这类犯罪较少或者没有与儿童直接接触,一些办案部门特别是一线侦查人员还存在模糊认识,对于广义上能不能属于非接触型性侵行为把握不准。这是立法上的一个理解问题,需要司法解释的进一步明确。但通过网络侵害儿童情节严重,造成严重社会危害的犯罪行为,故要加大刑罚打击力度。同时,对在网络上制作、传播性侵儿童等制品,持有、使用、浏览对儿童性侵等制品的行为也要加强打击,禁止在网络环境中传播性侵儿童的电子信息,为孩子们的成长营造一个良好的网络环境。
最后,要有一个良好的舆论环境。大众媒体在报道网络侵害儿童事件当中,必须从儿童权利的视角,从性别平等的视角出发。特别是在网络侵害儿童事件发生之后,不要急于追求新闻效果,甚至把儿童及其家人通过媒体传播出去。我们要特别保护这些儿童,尽量不要让他们受到二次伤害。因为二度侵害往往比一度侵害的危害后果更为严重,一度侵害更多是侵害儿童的身体,二度侵害则易摧毁他们的自尊,给他们整个人生造成阴影。要帮助这些儿童,提供良好的就医和心理救助措施等。(推荐阅读:解除网瘾危害,我就选它 )
对于孩子们,我们全社会都有义务对他们开启全方位的保护,从根本上来预防网络侵害儿童事件的发生。
TAGS: 保护儿童上网软件 儿童上网故事 控制儿童上网的软件 儿童上网的害处 儿童上网时间控制软件
版权声明:绿色童年网站所刊载本文:"如何应对侵犯儿童的网络模式?",除特别声明外,其版权均属于绿色童年所有,任何媒体、单位或个人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转载、摘编、改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否则,绿色童年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