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中小学校园网将全面处于可监控状态下,同时接受教育行政部门的定期检查。近日,教育部发布《关于加强中小学网络道德教育抵制网络不良信息的通知》,要求各地教育行政部门加强青少年上网管理,指导中小学安装反黄软件,同时加强中小学网络道德和法制教育。
这一通知,对中小学生“网民”来说,也许根本就不会产生任何影响——有多少孩子课余时间会在学校里上网?而且,就是使用校园网,也都是上网络课、计算机课,学校早就对校园网上可能出现的不良信息高度关注,否则,上课时网页上出现不良信息,那可要算为教学事故。
由此可见,教育部“指导中小学安装反黄软件”这种做法,除了跟风表明重视网络文明建设之外,并没有多大现实意义。笔者更为关注的是,教育部门究竟怎样加强中小学网络道德和法制教育,以及这种教育会否有一定成效。
对于中小学生上网,由于不断传来关于青少年网瘾、黄祸等新闻,教育部门和家庭主要采取两大措施加以应对。一是屏蔽信息来源,除采取技术手段过滤外,前不久北京还成立了以“儿童最大利益优先”为基本原则的“妈妈评审团”,其职责是评审网络内容,形成一致意见后提交给相关部门处理,并有权要求相关部门反馈处置结果。二是将孩子上网时间控制到最低限度,有的甚至禁止孩子上网,不少家庭的做法是,接送孩子上下学,家里不买电脑。这样孩子“两点一线”,在家在校均无网,也就基本断绝了与网络的联系。
在这两大措施之外,间或可以看到一些学校对学生进行文明上网的教育,教得最多、传播最广的就是《青少年网络文明公约》。诸如“要善于网上学习,不浏览不良信息;要诚实友好交流,不侮辱欺诈他人……”可令老师和家长不解的是,控制措施已经够严,可青少年的“网瘾现象”似乎并没减少,而且,很多看似很乖的孩子,上了大学便如脱缰之马,一头扎进网络,不到一年就“收获”大学退学通知书,以清华大学为首的一些大学无奈之下,早于多年前推出禁令,新生一年级学生不准在宿舍里使用电脑、不能上网。还有的大学,甚至举行新生文明上网大宣誓。
网络真是“洪水猛兽”吗?让孩子远离网络,屏蔽信息,就能让他们养成良好的上网习惯吗?其实,真正良好的上网习惯是在使用网络中培养起来的。我国街头处处是网吧,可是,在计算机行业十分发达的一些欧美国家,却难觅网吧踪影,原因是大多家庭都有网,都有电脑。这些国家的家庭,就是父母跟孩子一起上网,因为在家里,孩子随时随地可以上网,所以孩子并不觉得上网是一件很稀奇的事。同时,在上网的时候,家长会告诉孩子,那些网站你不能去,因为这是对你有危害的,于是,孩子也就知道该怎样甄别网上信息。而且,当家长给他上网的宽容空间,他也就知道,如果我不遵从父母的上网意见,就会受到不允许上网的惩罚,所以,他反而对自己有一个约束。
提供给孩子健康的网站信息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应在共同的生活交流中,引导孩子养成良好的上网习惯,有健康的审美情趣,有判断对错是非的基本价值观。很多陷入网瘾、沉迷游戏的孩子,他们身上的最大问题,恰恰在于当初老师、父母无微不至的包办代替,让他们失去自主管理、自我规划的能力,一旦到一个自由度更大的环境里,就完全失控。这样的教训,看来还没有被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有效吸取。
TAGS:
版权声明:绿色童年网站所刊载本文:"让孩子远离“网毒”的最优途径是什么",除特别声明外,其版权均属于绿色童年所有,任何媒体、单位或个人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转载、摘编、改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否则,绿色童年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下一篇:家长如何对待网瘾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