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2-01-28 09:57:03 来源:金华新闻网 作者: 打印 点击:
[假期里,不少家长都抱怨孩子对网络使用过度:在电脑前一“窝”就是几个小时,不是玩游戏就是聊QQ,怎么劝说都不起作用,这让家长焦急万分:如果真染上“网瘾”,那岂不是影响生活、影响学习?]
对此,心理学家认为:“网瘾”需具备几大症状,不能因为喜欢上网就随意界定为“网瘾”;有“网瘾”倾向的人,应制定上网计划,对纷繁复杂的上网信息进行筛选。如果父母发现孩子染上“网瘾”,那么,最好的治疗“良方”就是——爱。
实例:父母用爱打动“网瘾”孩子
今年18岁的阿升(化名)性格内向,朋友较少,学习成绩一般,对于未来的想法也比较茫然,且缺乏与父母间的沟通。一年多前,阿升偶然认识了一位女孩子,开始了一段短暂的恋情。没多久,女孩主动与他分手,令阿升陷入深深的痛苦中。为了躲避现实,他不由自主地疯狂上网,学习成绩直线下降。面对日渐沉迷网络的阿升,起初父母采取了“又打又骂”的方式,却丝毫不起作用,反而令阿升更加反感。后来,他干脆辍学在家,每天除了睡觉、吃饭就是泡在网上;父母刚张嘴劝说,他就摔门而去,躲进网吧继续“泡”。在将近一年的时间里,阿升每天上网10多个小时,变成网络“瘾君子”。
在心理学家陈智雄的客户档案里,阿升是一个非常典型的案例。陈智雄告诉记者,这类以上网躲避现实的“网瘾”者最为常见。他们大多具有人际交往障碍,多有社会适应不良的情况出现,且目标理想定位偏差,缺乏比较稳定的目标理想,缺乏爱与幸福感。在现实中受到挫折后,他们往往会转而通过网络寻找“成功”的感觉。在他们看来,网络游戏非常公平,只要技法够好,就一定能赢。在网络上,他们用虚拟的成就代替了现实的成就,自我实现的心理需求得到了补偿。于是,在网上获得“成功”后,他们对网络的依赖更加严重……
“但是在现实生活中,他们或许是十分自卑的,非常渴望爱和幸福。父母就是他们最好的心理医生。”陈智雄说,就阿升这个例子来说,如果父母在发现他的“网瘾”苗头时,以和风细雨的劝说来代替“家长式”的打骂教育,或许效果会比现在好很多。根据阿升的具体情况,陈智雄在治疗中采取了“聊天”的方式,像讲故事般地把自己的经历告诉他;同时,请他的父母进行配合,对他进行感化,打开他的心房,让他意识到父母对他并没有放弃,感受到父母对他的付出。在心理学家和父母耐心的劝导下,阿升每天上网的时间变得越来越少,渐渐回归到正常生活中。在父母的帮助下,他还找到了一份适合自己的工作,走上社会开始了人生另一段征程。
调查:“网瘾”人群有低龄化趋势
根据相关资料显示,网络成瘾需要具备几大症状:首先,出于非工作学习目的每天上网6小时以上;其次,这种上网状态持续了3个月以上,才能构成网络成瘾的病程标准;第三,社会功能即学习、工作和交往的能力因长期上网而受损。另外,对网络的使用有强烈的渴求或冲动感,对网络产生心理依赖;如果减少或停止上网时就会出现周身不适、烦躁、易怒、注意力不集中、睡眠障碍等戒断反应,这是诊断其为网络成瘾的必备标准。“‘网瘾’者近年来增加的趋势十分明显,且有低龄化趋势。”市第四人民医院主任医师、高级心理治疗师高镇松告诉记者,据统计,2007年医院每周接诊“网瘾”者最多3例;去年,该数字翻了两番,一周最多甚至接诊过12例。这说明“网瘾”者的数量越来越多。高医师说,染上“网瘾”一般中学生居多,且男生比女生多;从去年开始,他们发现小学生和大学生渐渐多了起来,10岁左右的小学生也开始出现在“网瘾”者的行列中。
提醒:上网前先制定计划
“对照‘网瘾’标准,其实我并不能算是‘网络成瘾’,但平日里对于网络的依赖与日俱增,每天花在网上的时间也越来越长。对于这种‘网瘾倾向’,我该如何戒除?”
在一家外贸公司任职的黄小姐说,每天只要一走进公司,第一件事就是打开电脑,看新闻、查邮件、聊QQ等,直到下班才会把电脑关上。在获知“网瘾”标准后,黄小姐提出了以上疑问。
其实,像黄小姐这样有“网瘾”倾向的人并不少。记者随机调查不同年龄层的“网虫”发现,从小学生到上班族,每个人的生活几乎都离不开网络。上网过程中除了少部分时间用来阅读新闻、查找资料之外,大多数时间都在“消遣”———打游戏、聊QQ、下载电影歌曲、“泡”论坛……在广州就读大三的小郑坦言,他早就意识到上网频繁会产生对网络的依赖性,但是一天不上网就浑身不对劲,有时上了网又不知道要干啥。在一家广告公司上班的张小姐则说,她每天上网的时间至少12小时,只要一上网,她就觉得时间过得飞快。“上网真的很容易上瘾!”张小姐说。(推荐阅读:有什么办法戒除孩子网瘾)
“做好上网的计划最重要!”对于这个问题,陈智雄给出了答案。他认为,在信息“爆炸”的现代社会,人们不是缺乏信息,而是缺乏对信息的选择。与其遏制自己不要上网,还不如学会如何上网,毕竟网络上有很多有益的东西可供学习。陈智雄说,用最老套的“制定计划”方法能让现代人有效地上网:每次上网前,先做好计划,以“网上哪些东西对我有用”作为评判标准,带着目的、有针对性地筛选信息,以主动战胜被动。“一句话,不要让信息对你造成影响,而是要主动地引导信息,处理信息。”陈智雄说。
TAGS:
版权声明:绿色童年网站所刊载本文:"爱与宽容解开“网瘾”者心结",除特别声明外,其版权均属于绿色童年所有,任何媒体、单位或个人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转载、摘编、改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否则,绿色童年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