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5-05-16 10:54:03 来源:中国青年报 作者: 打印 点击:
既然那么多大学生在网上
那就在网络上提供更多良性选择
26.6%的大学生面临学习困难,70.3%的大学生平均每天用来上网时间超过2个小时,58.5%的大学生会不同程度的将个人情绪带到网络世界中,19.3%的大学生认为网络自媒体是最可信的信息来源…… 共青团北京市委联合课题组针对北京大学生群体1%抽样调查的这组调研数据引起了中国青年政治学院青少年工作系刘卫兵副教授的注意。
对于这一点,刘卫兵认为,中国大学校园里有就业指导中心,但拥有学习指导中心的却非常少。与此不同的是,在许多发达国家的大学校园里,学生通过电话就可以联系学习指导中心预约研究生进行每周1到2个小时的辅导。
“我国大学教育并没有普遍实行助教制度,从主讲到助教、包括期末阅卷都由老师完成。所以,老师对于学生学习的指导肯定不够精细,这个问题是需要想办法改进的。”刘卫兵说。
刘卫兵注意到,与大学生面临学习困难所相对的,是大学生的上网时间很多。
调研数据给出了具体的数字:70.3%的大学生平均每天用来上网的时间超过2小时。其中,上网3小时左右的占17.9%,上网4小时左右的占10.7%,上网5小时及以上的占13.1%。而大学生用于参加学习培训的课余时间仅为10.07%。
这个数据,在刘卫兵看来,“总体上有些偏高了”。他认为,如果倒退10年,每天上网5小时都可以被认为有网瘾嫌疑了。
“一方面抱怨学习压力大,一方面又有大量时间上网,这说明大学生自身就是一个矛盾体。”刘卫兵说,网络上有很多类群体,如果大学生在学习上面临压力,完全可以进行“网络求救”,“但似乎他们缺少这种网络求助上的互动。”
另一个让刘卫兵关注的数据是:58.5%的大学生会不同程度地将个人情绪带到网络世界中。
“个人情绪的带入表现在大学生非理性的情绪化和从众心理上。”刘卫兵认为,网络上总有一些似是而非、甚至是谣言的信息,但它们很容易以一种貌似正义的方式引起雪花式的快速传播,这会激起大学生基于“义愤”的表达,“最关键问题在于,他们不会去求证。”
“有丰富社会阅历的成人,即使看到扣人心弦的消息,转发时也会去琢磨是真还是假。而情绪化的大学生所选择的东西往往都是非正规的,可能会走向灰色地带。”在刘卫兵眼里,虽然有时候大学生为了幽默、搞笑而进行调侃和减压,但必须重视的是:不是所有事情在网络上都可以进行调侃,也不是所有事情都可以娱乐化。
更令人担忧的是,19.3%的大学生认为网络自媒体是最可信的信息来源,而网络自媒体也成为在父母及亲戚提供信息之后的第二大最可信的信息来源。对此,刘卫兵认为,网络信息虽然丰富但其准确性无从考量,甚至有些消息连源头都找不到,“信息传递还是需要通过主流的媒体,不能过多依靠新媒体。” (推荐阅读:控制上网时间,真的没有那么难)
刘卫兵建议,未来,我们应该增加青年网络互动影响,形成有价值的网络互动和社区,“既然那么多学生在网上,那就在网络上给他们提供更多良性选择。”
TAGS: 上网时间 上网时间控制 限制上网时间 控制上网时间 如何限制上网时间 控制孩子上网时间
版权声明:绿色童年网站所刊载本文:"80万北京大学生特征调查:上网睡觉成主要消遣(6)",除特别声明外,其版权均属于绿色童年所有,任何媒体、单位或个人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转载、摘编、改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否则,绿色童年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