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2-05-16 09:01:45 来源:华商晨报 作者: 打印 点击:
近日,北大多名学生反映,校方提出“网络与大学生健康成长”项目,要求对网络成瘾的同学进行排查,该项目还给出了排查名额。去年,媒体曝出北京大学将在全校推广“会商制度”,针对包括思想偏激的十类学生,遭到质疑。此次事件让学生质疑“会商制度”重现。(5月15日 《法制晚报》)
学生们的质疑并非全无道理,当年曾喧嚣一时的北大“会商制度”的十类学生中,就确有“网络成瘾”这一项。事实上,“会商制度”真正让人感到忧心的,是大学对于学生的这种管制思维。从这个角度来看,即便排查网瘾学生并非校方有意重现“会商制度”,其在行为逻辑上也是相通的,那就是将学生视作接受管理的个体,而不是需要受到尊重的人。当下对于“网瘾”并没有一个普遍认可的定义,按照通行的心理学定义,至少也应该类似患者对于所谓的“网瘾”感到痛苦,又无力自拔那样吧。假如说学校要为这些人提供接受帮助的条件,那也未尝不可,这也算是学校应该有的一种服务思维,但若是还要“排查”一番,实在是对“服务学生”的一种莫大讽刺了。
毋庸讳言,正是因为管制思维的作怪,才会出现“帮助”学生还要派发名额的咄咄怪事。或许,在一些以管制为思维方式的地方,派发名额是见怪不怪的,但是,当这一切发生在以“兼容并蓄”为优良传统的北大里,就显得分外刺眼了。(推荐阅读:浅析网瘾带来的问题及解决办法)
其实,这又何尝只是北大一校的问题呢?最近,一位正在读大学的朋友向笔者抱怨,因为学校与某企业合办了一场演出,就要求学生们必须全员出席,让好端端的一场演出变成了被强迫的任务。如此事例,在如今的大学中不胜枚举,这便是典型的管制思维。因为学校办演出的目的如果是让学生在课余时间玩得开心,就应该给学生以自愿选择的自由,而不是强迫学生去履行学校的安排。而事实上,我们看到的却是学生的个人意愿被不断弱化,甚至完全屈从于学校的管制之下,这显然不是我们所期待的大学精神。
TAGS:
版权声明:绿色童年网站所刊载本文:"北大排查网瘾学生是管制思维重现",除特别声明外,其版权均属于绿色童年所有,任何媒体、单位或个人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转载、摘编、改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否则,绿色童年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上一篇:从网瘾少年到“编外网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