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市举办“心理卫生周”活动,专家建议家长要正确引导孩子上网
深圳中小学生网络使用率达96.15%,11.9%的受访者有网瘾,一系列调查显示“网民逐渐低龄化”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
从昨晚起至15日,市卫生和人口计生委、市残联、市文明办、市精神卫生中心(康宁医院)等在市科学馆联合举办“心理卫生周”活动,专家围绕“网络成瘾”为题开设5场讲座。
11.9%的学生上网成瘾
“信息时代中国青少年生活方式调查”报告及中国青少年网络协会发布的《小学生互联网使用行为调研报告》都显示,在过去一年时间里,我国10岁以下网民从0.4%增长到0.9%,总数大约在300万人左右。约八成小学生9岁前开始接触互联网,更有部分小学生在学龄前甚至1岁就已经接触网络。不仅如此,网络已经成为小学生最喜欢媒介中的第二选择,仅次于电视。在被问及上网目的时,49.8%的被访小学生选择“看动漫、电影、下载音乐等”作为其上网的主要目的,“学习”的选择率达到40.6%,“玩网络游戏”也被40%的小学生列为主要目的。上网的小学生中,只有9.5%的人表示“不玩游戏”。同时,小学生网络成瘾现象初现,有7.1%的小学生是网瘾用户,有约5%的小学生有网瘾倾向。
市康宁医院预防保健科杨曦医生告诉记者,去年西南大学对4000名深圳中学生进行网络调查,结果发现,深圳中小学生网络使用率达到96.15%,其中成瘾的学生占11.9%。该项调查与2006年深圳市疾控中心相关调查数据相吻合,市疾控中心对3979名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网络成瘾的发生率为9.4%,其中男生(12.7%)高于女生(6.7%)。记者还在采访中了解到,有调查显示,我市小学生拥有个人电脑的比例为82%,八成学生每周上网时间在5小时左右,四成的学生表现出了对网络游戏网站的偏爱,其中小学生和初中生居多。
网民逐渐低龄化值得关注
记者了解到,深圳从小学一年级开始,就开设了“信息技术”课程,从6岁开始接触电脑、网络,在我市是非常正常的。中科院心理研究所副研究员高文斌表示,如果说在互联网非常普及的时代,一个青少年不上网,这同样是值得非常关心的问题。但专家也指出,在互联网使用方面,中国青少年大量的问题都集中在娱乐或者具体到游戏有关的网络使用上,甚至很多人理解为,日常所说的互联网使用就是上网打游戏;而国外的情况则是,互联网游戏是造成网络使用问题的其中一个原因,但是排不到第一位。
全国性调查数据显示,我国青少年网络成瘾极端性个案比较多,或者说,有些个案的极端程度比较大,曾发生过人身方面的损伤。市康宁医院心理咨询科主任余常红曾接诊过网络成瘾的青少年学生,余常红说,网络成瘾的孩子仅有极少数被送到医院治疗,而送院的孩子基本上已出现了严重的行为问题。
不要粗暴禁止要正确引导
在谈到如何积极引导青少年健康使用网络时,在昨天开始的“心理卫生周”上专家表示,早期上网的时候,一定要做好引导,让青少年在最初接触互联网的时候就能充分了解互联网的各种功能以及它的积极影响和消极作用。只有引导青少年把电脑网络主要当做一个学习、工作和研究的工具来使用,那才叫做健康上网。
有着“戒网瘾第一人”称号的陶宏开教授也认为,很多家长最初见孩子会上网很高兴,但当孩子迷上游戏时又大惊失色,他们以为对孩子进行训诫、打骂就会起到效果;结果恰恰相反,家长如果着急焦躁、简单粗暴地反对孩子上网,会导致零至5岁的孩子产生反感情绪,最终无法沟通。为此,陶教授建议,孩子第一概念的形成十分重要,父母要学会引导孩子,当孩子很小的时候就要教育他把电脑当做工具来使用,而不是游戏机。引导孩子合理利用网络,使网络真正成为孩子们学习及获取信息的工具。(推荐阅读:孩子绿色上网有新办法了 )
深圳大学法学院副教授马云驰告诉记者,首先应该肯定青少年喜欢和使用网络是好现象。所谓的沉迷,其实包含了他们对自由的向往和迷恋,因为在他们那个年龄,网络就意味着自由。在从幼儿园到小学、中学层层僵化的管制之下,在家长们不断要求学这学那的强迫下,他们突然在网络中找到并体会到了前所未有的自由,所以他们为网络而欣喜并愿意付出时间和精力。沉迷网络其实某种程度上是心理和精神的需要,是青少年这个年龄阶段的心理需要,但一般家长对此不够了解,以为孩子就是贪玩而沉迷网络。而在得不到理解的情况下,孩子上网的欲望只会加剧,有时会造成一些极端的行为和后果。她认为,面对喜欢和无限向往网络的孩子,家长所该做的是与孩子一起投身到网络的世界中,一起分享上网的乐趣,在同乐的过程中引导孩子正确适度地利用网络资源,并控制孩子的上网时间,而不是一味地禁止。因为,诸多案例其实已经给出了禁止不仅没有收效反而会适得其反的明证。
TAGS: 学生上网控制软件 学生上网管理 管理学生上网软件 学生上网过滤软件 学生上网时间控制软件
版权声明:绿色童年网站所刊载本文:"深圳:四成小学生上网主要玩游戏 12%学生有网瘾",除特别声明外,其版权均属于绿色童年所有,任何媒体、单位或个人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转载、摘编、改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否则,绿色童年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