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2014年5月16日《广州日报》报道,一位11岁小学生的妈妈为了给孩子戒除网瘾,每天用铁链将放学后的儿子锁上3个小时。这名男孩就读于广州市白云区某小学四年级,父母开了两家服装厂,平时无暇照顾孩子。孩子在接触网络后很快沉迷其中,经常逃学在黑网吧上网。为了戒除孩子的网瘾,这位妈妈将放学后的他用铁链锁到桌子腿上。但没想到半个月后,孩子趁父母不注意离家出走,在寻找将近一个月无果后,这位妈妈选择了报警。
对于迷恋网络的小学生而言,背后往往有更深层次的心理原因,研究发现那些父母关爱不足,教养方式严厉粗暴家庭里的孩子更容易沉迷网络。案例中的妈妈平时对孩子缺乏关爱,孩子出现问题后又采用简单粗暴的方法,可能是导致孩子上网成瘾的重要原因。
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博士沈彩霞在2013年对三至六年级小学生的上网行为进行研究发现,大部分小学生上网时从事的网络信息行为最多、其次是网络娱乐行为、网络社交行为相对较少。而那些上网时间过长,上网行为不健康,比如更多沉迷网络游戏和网络聊天的孩子,往往是因为日常生活中的心理需求没有被满足。
孩子在日常生活中心理需求能否被满足,对他们的上网行为影响巨大,如果孩子在现实生活中的情感关爱、知识获取、成就感等心理需求能被及时满足,他们期望的上网时间就越短,而且上网的行为会更健康,更多是查询信息和在线学习。相反,如果他们在现实生活中的心理需求不被满足,对上网时间的渴求就会更多,上网的行为也会更加消极,更多地进行网络聊天和迷恋网游等。
孩子日常生活中的心理需求主要有哪些呢?小学生的心理发展处于获得勤奋感而避免自卑感的阶段。除了父母的关心之外,他们也开始关注同伴关系和老师的评价;他们的思维逻辑快速发展,对问题的研究变得广泛而深入;他们的个人能力快速提升,对物品的构造、用途与性质,以及工具技术的掌握开始感兴趣。所以这个时期孩子的心理需求来源于人际交往、知识学习和技能掌控等几个重要的方面,如果他们在生活中能得到父母的关爱,在与同伴交往中被接纳,在学习上能接纳大量有用的信息,拥有一定的特长和技能,就会大大增强他们的勤奋感。相反,如果孩子缺失这些心理需求,他们就会开始变得消极、自卑、自暴自弃,这也往往是形成习得性无助感的开始。
小学生日常生活中的心理需求能否被满足又与父母的教养方式密切相关。比如对孩子的亲情需要,取决于父母是否和孩子建立了良好的亲子关系,如果日常生活中父母能给予孩子足够的陪伴和孩子保持良好的沟通,就会促进亲子关系的发展;父母如果能够对孩子感兴趣的问题给予及时解答,或者和孩子一起进行图书阅读,就能满足孩子的知识需要;父母如果能够给予孩子充分的动手机会,发现并培养孩子的兴趣,则会增加孩子的掌控感和成就感……父母这些积极的教养方式都会有利于孩子心理需求的满足,最终会帮助孩子缩短上网时间,同时保证他们更多是在进行积极的上网行为。(推荐阅读:儿童上网管理软件,我们的好宝贝)
所以,积极的教养方式对孩子的上网行为影响巨大,父母们要深刻认识到这一点,并切实去履行父母的职责,满足孩子的心理需求,避免孩子出现沉迷网络的情景。
TAGS: 怎样戒除网瘾 如何让孩子戒掉网瘾 如何戒除网瘾 怎样让孩子戒掉网瘾 如何帮孩子戒除网瘾
版权声明:绿色童年网站所刊载本文:"积极的教养方式会避免孩子沉迷网络",除特别声明外,其版权均属于绿色童年所有,任何媒体、单位或个人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转载、摘编、改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否则,绿色童年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