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越来越多的家长重视亲子关系,“陪网”现象也越来越普遍。所谓“陪网”,即家长陪同孩子上网,给孩子推荐一些健康的网站或游戏,以此来过滤掉一些不健康的内容。
中国青少年宫协会儿童媒介素养教育研究中心近日在京发布的《互联网+时代的儿童在线风险和机遇——中国青少年宫儿童上网的网络安全和媒介素养状况报告(2014-2015)》显示,“00后”一代数字化趋势凸显。
调查发现,在13~14岁的受访儿童中,超过三成的孩子上网看到过一些在他们看来是含有黄色、暴力的信息,图片、动漫及视频,对方甚至要求与孩子见面。显然,视频网站和游戏网站是“00后”遭遇不良内容的主要平台。由于孩子缺乏辨识能力,在遇到不良信息时,不知如何处理,且没有防范意识、加之好奇心强,很容易点击误入,包括不敢与家长沟通。
由于缺乏个人隐私保护的意识,当孩子们进行一些网络操作需要填写真实资料时,有些中小学生则选择直接填写。
还有,越来越多的儿童遭遇到网络欺凌。当在网上遭遇谩骂时,很多孩子不知道如何维权,他们往往选择在网上直接骂回去,前段时间,曾在网上出现了小学生“世纪骂战”,令大人震惊,但也是这个问题的集中体现。
儿童少年在线的不良遭遇,还包括网络交友容易遭受诈骗、上网成瘾等。更让人担忧的是,影视媒介与网络一道,让一些孩子的审美取向与价值观念发生了偏差,如盲目以瘦为美,低俗的拜金取向等不切实际的公主病……这些都是媒介素养教育必须应对的问题。
儿童少年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对互联网有天然的亲密感,对网络的依赖性也比较强。近年来,网络安全事件频发,造成儿童少年网络安全意识较弱的原因之一是媒介素养教育的缺乏。
据了解,为了让青少年适应日益复杂的媒介环境,欧洲、北美洲以及拉丁美洲、亚洲部分地区都相继开展了媒介素养教育。我国从20世纪后期开始关注媒介素养教育。然而至今青少年的媒介素养教育都没有正式纳入我国的教育体系。我国现有的法律体系中,也没有专门的保护儿童青少年网络权益的法律。
在目前的情况下,要维护儿童青少年网络权益,关键是要对他们进行网络安全教育,提高儿童青少年自身的媒介素养、特别是网络素养教育,提升青少年辨别网络信息真伪的能力。有专家提出,在这方面,学校应将网络安全内容融入语文、科学、品德等课程的教学中,或者将课外活动教育结合起来。通过形式多样、生动有趣的网络课程,引导青少年自觉抵制网络诱惑,正确甄别信息真伪,慎重上网,有效克服上网的盲目性与随意性,不断增强学生抵御网络风险的安全防范能力。家长也应对孩子上网给予必要的监管,防止他们上网无度,引导孩子学会在使用网络中保护自己。
记者在调查中发现:大型网络游戏都需先注册账号才能玩耍,值得注意的是填写资料里需要填写真实姓名、手机号码、身份证号等信息,孩子可能在不经意间就泄露了自己的个人隐私。这些信息很容易被不法分子利用进行诈骗或被不良商家用来牟利。(推荐阅读:控制上网时间软件把我们家里的矛盾解决了)
因此,家长应从保护隐私的角度注意孩子的网上活动,告诉孩子哪些是比较重要的个人信息,孩子在对外公开这些个人信息的时候应取得家长同意。让孩子了解什么是网络欺凌,教育他们处理问题的方法;教导孩子不要浏览色情、暴力等信息;合理控制孩子的上网时间;引导孩子通过网络获得丰富的学习资源。
TAGS: 控制孩子上网的软件 管理孩子上网的软件 孩子上网得不到控制 管理孩子上网 孩子上网怎么办
版权声明:绿色童年网站所刊载本文:"保护孩子上网,家长“陪网”责无旁贷",除特别声明外,其版权均属于绿色童年所有,任何媒体、单位或个人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转载、摘编、改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否则,绿色童年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