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生在网络实践活动中的问题与困惑,折射了网络技术的两面性本质,也反映了网络对他们发展带来的双重影响。互联网时代,中小学生要摆脱网络技术带来的负面影响及生存异化危机,使自身获得更大的自由与发展,需要学校和家庭教育引导中小学生上网学会阅读网络世界,并提高批判意识、鉴别能力、反思能力、问题解决能力、意义建构能力等,最终提升网络素养。
不仅学会阅读多元文本,也会阅读网络世界。中小学生的网络实践活动是中小学生内心世界与网络世界的对话过程,在此过程中不仅仅是阅读网络文本,而且是阅读网络世界,形成对网络世界的认识,进而建构网络世界对自身发展的意义,建立网络世界与现实世界的关系与联系,进一步影响调节他们在网络世界中的行为。因此,应提高中小学生上网阅读网络世界的能力,在网络实践活动中能主动建立网络世界与现实世界的关系,在与网络世界的际遇中开展积极的对话与思考,不仅与网络文本进行互动,而是更深层次地建构意义,丰富发展思想观念,形成个人对自我、对他人、对世界的认识。
发展批判性思维能力,提高对网络实践活动内容的甄别与判断。批判性思维能力是帮助中小学生区分虚与实、真与假的能力,是帮助他们建构意义的基础。网络空间具有生态化、多元化与复杂性,因此,在进行网络素养教育时,要引导中小学生不仅对所置身的网络空间信息、观念进行分析、评价、判断,而且对网络文化所渗透的价值观念做出评判,有依据性地做出选择与决策,同时对自身的网络行为做出思考、选择、调节与决策。
提高鉴别能力,与网络建立适度关系。网络世界价值观念多元,信息良莠不齐,中小学生在网络实践活动中应具备一定的鉴别能力。儿童与网络的关系是多元的,一方面通过参与网络实践活动,在与网络的互动中鉴别信息、建构意义,形成自身的理解,建构与网络的关系;另一方面,通过自身参与网络实践与创造,影响改变网络世界。鉴别能力影响着儿童与网络关系的双向建构,帮助儿童建立与网络的和谐关系。因此,应着力引导中小学生在网络实践中发展鉴别能力,这是儿童与网络建立适度关系的基础。
提高反思能力,主动将自身的网络行为活动及其结果建立联系。在网络实践活动中,通过反思,中小学生可增强网络行为活动的目的性,主动建立当前的网络行为与结果的联系,有计划地对网络活动做出思考、设计、规划,主动寻求网络探究达到目的的方法与途径;另一方面,通过及时反思,不断调整自身的网络行为,使网络行为成为合目的的行为,减少网络行为的盲目性。同时,反思也有助于中小学生自我意识的觉醒与提高,发展心灵的敏感性,增强他们的主体精神,培养其内在的思考能力,进而促进他们的成长与发展。
提高问题解决能力,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获得成长与发展。在网络空间或现实生活中,中小学生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学校和家庭应发展中小学生在网络空间综合运用知识、技能解决问题的能力,引导中小学生利用网络解决学习、生活中的问题,健康上网,促进中小学生成长。(推荐阅读:限制上网时间,还孩子自由空间 )
发展意义建构能力,引导中小学生在自身的网络实践活动中获得意义。发展意义建构能力是提升中小学生与网络关系境界的根本,也是促进他们能在自身的网络实践活动中生成意义,进而与网络建立和谐关系的基础。网络情境的复杂性与高速流动生成性,要求中小学生能够动态地与自身经验建立联系,认识自己与所置身的网络世界的关系,并深层次地认识感知理解当前网络实践行为活动的意义及其价值,进而发展与完善自身的网络行为。
TAGS: 学生上网控制软件 学生上网控制 小学生上网 中学生上网 学生上网时间控制软件
版权声明:绿色童年网站所刊载本文:"走出沉迷:提升“网络世代”关键能力(二)",除特别声明外,其版权均属于绿色童年所有,任何媒体、单位或个人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转载、摘编、改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否则,绿色童年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下一篇:孩子健康上网靠控制上网软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