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末,按照每年的惯例,妈妈为女儿琳琳组织了一次生日聚会,然而和往年的欢闹景象不同,一群五年级的小学生聚在一起,人手一台iPad或者iPhone,全都默不作声却又忙得不亦乐乎,原来他们在班级的微信群里聊得热火朝天。“既然聚在一起为什么还用微信,直接聊不就行了?”妈妈很诧异,“这么聊更有意思,平时都聊习惯了。”女儿忙碌中解释了一句。面对这种场面,一群爸妈目瞪口呆。
记者从一些家长和老师口中了解到,由于电子产品的高度普及,目前微信、微博、QQ等即时通讯工具在学生中使用非常广泛,而且有越来越低龄化的倾向,甚至有的孩子上网已经上瘾。“网瘾问题已经说了很多年,以前主要针对网游,现在网络社交对儿童上网的影响越来越大,正在改变他们传统的交往和生活模式。”教育和心理专家已经对这种现象高度关注。
群里有成年人 提出见面约会
直到女儿的手机被老师没收,可可的妈妈张女士才知道,上六年级的女儿已经成了“微信控”。“我被老师请到学校谈话,说可可最近上课听讲特别不专心,总在下面低着头,也很少回答问题,学习成绩直线下降,最后老师发现她低着头是在玩手机,在用微信和别人聊天。”张女士告诉记者。
拿回被老师没收的手机,张女士仔细检查了一下,大吃一惊,她发现女儿手机的微信群里有上百个联系人,还参加了七八个微信群,有班级同学的群,有小区玩伴的群,甚至还有《爱情公寓》的粉丝群,联系人中很多是家长完全不知道的陌生人。“可可平时沉默寡言,伙伴并不多,我从来不知道她认识这么多人。”翻看聊天记录,张女士更是被惊到了,“班里一群女孩子聊天的内容五花八门,很多是议论班里的八卦,谁和谁好上了,哪个男生是脑残,还有就是讨论化妆品和衣服,吐槽老师和家长。”从这些记录中,张女士看到了一个完全不同的女儿,“养了十多年的孩子,简直像不认识她似的,完全不是平时那种乖乖女的样子。她在群里非常活跃,说话也特别放肆,甚至有时候还说脏话,其实不止她一个人这样,聊天的孩子基本都是这种说话风格。”最让张女士担忧的是,女儿还和一些陌生人聊天,一些成年人提出了见面和约会的要求,“这太危险了,遇上坏人怎么办?”
张女士回忆,女儿的“症状”是在最近几个月不断加剧的,“春节全家人出去吃饭聚餐的时候,我就发现她每隔几分钟就掏出手机鼓捣一番,干什么都无法专心,不刷手机就难受,这就是传说中的微信控么?”张女士很后悔自己的疏忽大意,没能及早发现孩子的变化。
遭到老师谈话之后,张女士决定没收女儿的手机,让女儿尽早摆脱微信控,没想到激起女儿情绪失控,母女大吵一架,“全班同学都有手机,为什么我不能有?我退群会被同学孤立,你们知不知道?”女儿振振有词,张女士一筹莫展。
只要队伍一停下来 就有孩子掏出手机
开学之后,本市一所重点小学回收了一份假期内孩子玩电子产品时间的调查卷,记者了解到将近半数的孩子每周玩电子产品的时间超过15小时,平均每天两个小时左右,而学校规定的每天户外运动一小时,很多孩子没有完成。
针对这种情况,在开学不久的家长会上,学校向家长们发布了“电子禁令”,要求严禁孩子带手机到学校,无论在家在校都不能玩电子产品,原因是“沉迷电子产品会造成阅读兴趣降低,想象力减弱,智力发育不良,过多网络社交会造成现实社交障碍。”
这所学校五年级的一名班主任林老师对“禁令”进行了解释,“每星期都要没收好几个手机,在课上玩手机的情况比较严重。进入高年级,一些孩子开始独立上下学,家长为了和孩子联系方便,给孩子配了手机,大多数是智能上网的,结果孩子上课玩。”
据林老师介绍,班里的女生主要是玩微信,热衷在群里聊天,而男生大多数是联网打游戏,很多孩子有微博,互相比赛粉丝数量。“每天谈论的内容都和网络有关,一些网络用语,什么‘坑爹’、‘屌丝’整天挂在嘴上,玩电子产品占用了孩子大量时间,导致阅读时间和运动时间被压缩,这对孩子成长显然不利。”为了拓展学生的视野,这所学校会定期组织孩子的社会实践活动,外出参观,“只要队伍一停下来,就立刻有孩子拿出手机或者ipad玩,吃饭的时候更是大多数孩子都在闷头玩,参观的内容他们完全不关心,社会实践活动也失去了意义,每次活动都要没收一堆东西。”老师对这种情况深感忧虑。(推荐阅读:反黄软件是孩子健康上网的好帮手 )
记者从一些家长口中了解到,“禁令”在家中执行得并不顺利,很多孩子强烈反对的程度超出家长预期,“电子产品带来的网络生活和交往方式已经改变了这一代孩子的习惯,成为他们生活的一部分,禁止的了么?”一些家长感到很为难。
TAGS: 学生上网软件 小学生上网的利与弊 控制学生上网 小学生上网 中学生上网
版权声明:绿色童年网站所刊载本文:"一周上网超15小时 不管上课还是聚会都埋头刷屏",除特别声明外,其版权均属于绿色童年所有,任何媒体、单位或个人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转载、摘编、改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否则,绿色童年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