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网络游戏因易致未成年人上网沉迷,一再引发社会争议;随着触网低龄化现象越来越普遍,一些孩子在父母不知情的情况下进行大额消费的事件也时有发生,有的用于打赏主播,有的购买游戏装备。很多市民在反思孩子教育方式的同时,也在不断追问,这样的事情为何屡屡发生?其实,互联网只是一个工具,没有必要将其视为“洪水猛兽”,但也不能对其掉以轻心,重要的是家长要教会孩子理性客观看待互联网,避免网瘾。
眼下,一些家长谈手机色变,不敢让孩子上网,想尽一切办法断网、禁网。然而,不容忽视的是,孩子是有好奇心的,越不让他接触手机,可能接触的欲望就越大,尤其是处在青春期的孩子,还会有一点叛逆。不仅如此,孩子也有自己的人际关系,当别的同学都在谈论某一互联网话题时,自己却完全不知,就会显得格格不入。因此,家长对孩子进行禁网,就显得有些简单粗暴了。
未成年人上网问题不仅在我国存在,在其他国家也同样存在。比如韩国曾出台法规,规定游戏用户必须用其身份证号码进行实名注册,且互联网游戏运营者在0时至6时之间必须自动强制年龄不满16岁者退出游戏服务。然而,这一法规实行后,并没有取得明显的效果,盗用父母身份证注册游戏的青少年用户旋即增长了5%。
可见,对待未成年人上网,光靠“堵”并不会起太大作用,关键还是要适当引导。正如全国人大代表马化腾在今年全国两会的建议内容里提到的:“一味从‘管理视角’而非‘儿童本位视角’出发,不但剥夺了未成年人使用网络的权利,容易激起未成年人的逆反心理,而且不能解决实际问题。”(推荐阅读:控制上网时间,创绿色上网环境 )
如何引导?首先家长要对互联网有一个理想客观的认识。要引导孩子建立正确的互联网观,即凡事都有两面性,只有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方能最大程度发挥互联网的优势。其次,网络的世界里并不是只有游戏和主播,也有很多有趣的学习平台,对此家长也要进行适当了解,尽量抽时间与孩子一起探索学习,然后在交流中进行引导。当然,网络游戏也并不是完全不能玩,一些休闲益智类的游戏还能促进大脑发育,对孩子的学习是有帮助的。最后,家长要以身作则,为孩子树立榜样,不要一有时间就看手机,要注重陪伴的质量。
TAGS: 未成年人上网 戒除网瘾软件 孩子上网过滤软件 青少年绿色上网软件 保护儿童上网软件
版权声明:绿色童年网站所刊载本文:"未成年人上网应适当引导",除特别声明外,其版权均属于绿色童年所有,任何媒体、单位或个人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转载、摘编、改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否则,绿色童年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上一篇:如果随便选还是选电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