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4-07-28 09:46:19 来源:中国科技网-科技日报 作者: 打印 点击:
——核心关注——
标准缺失 对症难以下药
2013年公布的中国青少年网络协会第三次网瘾调查研究报告显示,我国城市青少年网民中网瘾青少年约占14.1%,约有2404余万人。
面对庞大的数字,却遭遇了全世界无诊断标准的尴尬。“将病理性上网划定为疾病范畴并制定诊断标准,有利于推动网瘾戒除机构向专业化方向发展,解决当前网瘾治疗机构鱼龙混杂的现状。”田成华称,明晰的诊断标准也会引起社会各界更多关注,对家长和孩子会起到警示和预防作用。
此前,由北京军区总医院中国青少年心理成长基地主任陶然领衔制定的《网络成瘾临床诊断标准》指出,平均每日连续使用网络时间达到或超过6小时,且出现难以抑制上网等症状标准已达或超过3个月,就被视作网瘾。
这一标准在业界褒贬不一,至今未得到相关专业学会和有关部门的认可。被称为“中国戒网瘾第一人”的陶宏开认为,《标准》制定的基准应以非理性依赖的程度,而非时间及症状这些表象。
2008年,当时的卫生部委托北京大学第六医院精神卫生研究所负责网瘾的界定标准,田成华正是《病理性上网诊断标准与筛查工具》课题的负责人。
“标准正在制定中,我们对病理性上网的界定‘从重’,即把‘网瘾’表现中最严重的部分罗列出来,将其纳入精神障碍范畴进行研究。目前完成了数据收集,正在分析、整理、撰写报告。”田成华说,这可以给徘徊在病理性上网边缘的孩子们敲响警钟:你已经有患病的迹象了,放任下去只会越病越重。
田成华在调查中发现,按照课题组对病理性上网的界定,符合病理性上网标准的患者中,三分之二伴随其他精神障碍,如心境障碍、神经症、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品行障碍、精神病性障碍等,三分之一不伴其他精神障碍。“当下并未将‘网瘾’定义为疾病,因此将网瘾者放在医疗机构治疗不大合适。若网瘾者行为不触及法律、伤害自己或他人,医院不能强制进行治疗。”(推荐阅读:戒网瘾,我们成功了)
研究发现,网络成瘾青少年在成长过程中常常出现家庭功能异常,如“父亲角色”缺失或不足。有学者解释说,在家庭中,父亲往往代表纪律和规范,母亲则通常象征照顾和关怀。当父亲角色弱化甚至缺失时,这样的孩子往往不懂得遵守规矩,自控能力较差。因此,调整家庭动力学模式有重要的预防和治疗意义。
版权声明:绿色童年网站所刊载本文:"迷恋网络 成瘾与否谁说了算(2)",除特别声明外,其版权均属于绿色童年所有,任何媒体、单位或个人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转载、摘编、改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否则,绿色童年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上一篇:迷恋网络 成瘾与否谁说了算(1)
下一篇:迷恋网络 成瘾与否谁说了算(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