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4-04-09 10:12:44 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作者: 打印 点击:
网络时代有句名言:在网络上,没有人知道你是一条狗。这句话形象地描述了网络的虚拟性与隐匿性。近年来,随着系列网络聊天工具的不断涌现,越来越多的未成年少女加入网聊之中,并成为网络魔爪下的受害者。
如何引导孩子正确认识网络,避免孩子上网受到不法侵害,已经成为家长们普遍头疼的问题。
网聊之痛:伸向未成年少女的网络魔爪
今年3月中旬,重庆12岁少女小李和小秦通过网聊认识了30岁的重庆男子舒某。舒某自称在广州做生意,提出自己公司正好在招“公关”,而实际上想带她们去广州卖淫。她们便瞒着父母跟着舒某来到重庆火车站,幸好车站民警及时识破,将这两名少女成功解救。
与这两位相对幸运的少女相比,另外一些受骗的少女则受到了巨大的身心伤害。近日,山东省德州齐河一名16岁女孩小芳到公安局报案。民警在了解中得知,小芳平时喜欢使用手机上网、聊天,认识了男子张某。张某通过花言巧语,慢慢地取得了小芳的信任,并且相约在济南的一家宾馆见面。见面时该男子将小芳强奸并通过手机拍下了视频和照片,对小芳进行了敲诈。
据重庆铁路公安处民警介绍,近年来因为网聊而离家出走的未成年人较多,每年重庆铁路公安处都会接到五六十位家长的求助。碰到这种求助后,重庆铁路公安处指挥中心会安排乘警,在各个车厢进行查找,每年都会有一些未成年人被劝返或解救。
心灵之伤:谁来倾听孩子们的心声?
一些专家认为,未成年人受侵害案件攀升的背后,凸显出未成年人孤独难以排解和心理咨询教育资源难以与需求匹配的现状。
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熊丙奇认为,个人、家庭、学校三方面的原因让孩子容易在网络中迷失自我:一是孩子本身有厌学情绪,学习生活不满意,内心孤独找不到人倾诉,想逃避;二是在家庭得不到温暖,往往出走、被骗孩子的家庭不和谐,父母只关心成绩;三是学校在教育过程中,没有关注到孩子的生活、心理教育,学生除了关注学习外,人际交往缺乏。
巨大的生活压力让父母们难以从工作中分身,无法准确把握孩子内心活动。据了解,国外的父母都有陪孩子上网的经历,教孩子如何辨别诈骗等信息,但我国在这方面非常欠缺,一些文化层次较低的父母甚至连网络都不会使用,很多孩子在网吧染上了很重的网瘾。
只关注分数的教育体制所营造的竞争氛围让孩子少了儿时的伙伴,却多了竞争的对手,内心的孤独无法倾诉,只能通过虚拟网络来排解。“一旦心理出现问题,很难扭转。”西南政法大学心理咨询中心主任王安白认为,当下心理咨询教育资源配备难以与需求匹配、心理老师缺乏上升机制是未成年人出现心理问题的体制缺陷。
应对之道:心理教育是救助孩子的良药
专家认为,未成年人屡屡在触网中受到伤害,其最重要的症结在于孩子的心理教育缺乏。当前最重要的是学校、家庭和社会改变观念意识,让孩子在激烈竞争和健康成长的矛盾中突围。
学校应提供更多让孩子交流的平台。王安白教授说,除了加强学生间的非学习交往、开设专门的心理学课程,还应该主动掌握孩子的心理健康状况。“现在学校最重要的工作是变被动为主动,通过加强宣传教育,让孩子们主动找到心理老师进行‘体检式’的心理检查。”
此外,家庭也必须发挥出心灵港湾的作用。“最关键的不是不让他们与人交往,而是和什么人交往;最关键的不是不让孩子上网,而是上什么网。”浙江省社会科学院公共政策研究所所长杨建华认为,对于孩子家长应该加强辅导和掌控,用客观道理说明危害性,“吓唬式”教育往往适得其反。(推荐阅读:发现孩子上网问题严重性,管理好孩子上网问题)
专家们还建议,政府应当坚决打击传播不良信息的网站。这些网站上传递的不良信息,很容易误导孩子,而家长和学校对此却束手无策,政府应通过技术手段加强网络管控,为孩子们营造一个健康的网络环境。
TAGS: 孩子上网 正确引导孩子上网 孩子上网管理 限制孩子上网 控制孩子上网
版权声明:绿色童年网站所刊载本文:"未成年少女“网聊”频陷网络魔爪(1)",除特别声明外,其版权均属于绿色童年所有,任何媒体、单位或个人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转载、摘编、改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否则,绿色童年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上一篇:家长对孩子上网的了解及态度(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