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1-05-04 08:52:27 来源: 作者: 打印 点击:
“网瘾”的概念,最初由美国心理学家格登博格提出,随后,匹兹堡大学的金伯利窑扬博士发展完善了这一概念。“网络成瘾”也可以称为”网络成瘾症”或”病态网络使用”。网络成瘾是指在无成瘾物质作用下的上网行为冲动失控,表现为由于过度使用互联网而导致个体明显的社会、心理功能损害。
1.大学生网络成瘾现状堪忧
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悦晕晕陨悦)发布的”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2010年7月)”统计,截至2010年6月底,我国网民规模达4.2亿人,较2009年底增加3600万人,互联网普及率持续上升增至31.8亿人。《2009青少年网瘾调查报告》结果显示,由于网民人数的增长,网瘾青少年人数是2005年和2007年的近两倍。同时值得注意的是,网瘾青少年在年龄分布上呈现上升趋势,年龄在18到23岁的网瘾青少年比例最高,与2005年相比,比例有所上升,而这一阶段也正是我国在校大学生的年龄阶段,所占比例之大与数值的上升值得警惕与关注。
由于大学生上网沉迷甚至成瘾,痴迷于网络游戏、网上不良信息、网络聊天、网络购物等,长时间沉溺于寝室或网吧等地的网络环境,对大学生专业学习产生厌倦,对良好学风、校风建设带来较大影响。如何有效引导大学生健康上网,己经到了刻不容缓的地步。
2.大学生网络成瘾的成因分析
大学生网络成瘾的形成是一个复杂的过程,造成大学生网络成瘾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既有大学生本人的主体因素,同时还包括家庭、学校和社会等在内的外部环境因素。
2.1大学生自身的原因
大学生上网成瘾虽然存在诸多客观原因,但是,其心理尚未成熟其实是主要原因。首先,对学习缺乏兴趣。有些学生是由于无法适应大学的学习生活,成绩不理想;有些学生因为对所学专业不感兴趣;还有些学生认为教师上课枯燥乏味而不去上课。其次,面临来自就业和社会等各方面的压力,大学生精神长期处于紧张状态,人际交往常常遇到障碍与困惑,导致大学生处于一种生理和心理的苦恼期,精神长期受压抑。于是上网聊天、交友、网恋成为他们获得宣泄和理解的最好方式。美国匹兹堡大学对过度使用互联网者的研究表明,气质内向、抑郁、敏感多疑的网络使用者容易上瘾。
2.2家庭因素
随着经济水平的提高,大多数家庭都有电脑,家便成了学生个体上网的近水楼台,同时,越来越多的家长给大学生配备笔记本电脑,给大学生创造了十分便利的上网环境。此外,一些父母因忙于工作和生计而忽略了与子女的情感沟通,一味在物质上满足学生的要求而忽视子女的心理方面的需求。缺乏正确的教育方式也使得父母与子女的关系不畅,学生便会在网络中寻找可归依的群体,迷恋于网上的互动生活。
2.3学校因素
近年来国家加强对教育的重视,加大对教育的投入,高校的硬件设施得到了空前的完善和提高,为学生上网提供了便利的条件。随着高校的“扩招”,学生人数增长过快,不便于开展全校性的大型活动。一些高校往往只注重文化学习,缺乏必要的文体活动场所及文化氛围,无法满足大学生的精神需要。由于监管和引导缺失,加之高校校园文化建设较为薄弱,网络给大学生提供了一个超越现实的广阔天地,拓宽了他们了解外界及与外界联系的渠道。不少大学生将网络社会视为“精神家园”,成为其逃遁现实社会的途径。
2.4网络因素
网络以特有的方式和丰富的内容,营造了虚拟世界。网络游戏的好奇性、刺激性,网络聊天的隐蔽性、虚拟性正好迎合了大学生群体的心理需求。网络提供的信息良莠不齐,暴力犯罪、黄色信息等不良信息对那些自制力不强的使用者有着更大的吸引力,这种垃圾信息和精神污染对大学生的性格异化起着很大的作用。另外,一些网吧经营者受利益驱使,为长时间留住顾客而提供食宿上的方便,使一些大学生通宵达旦上网,使那些自控能力较差的学生陷入其中,难以自拔。
3大学生网瘾的综合预控
网络成瘾危害性大,原因复杂,对网瘾大学生的矫治也是困难重重。大学生网瘾的治理关键在于预防,预防的关键在于调动各方面的力量进行“大预防”,具体可从大学生自身、学校、家庭和政府等方面着手建立综合性预控系统。在这一系统中,强调“以人为本”的原则,强调大学生的和谐发展和整个系统的协同作用。
3.1大学生自身要增强自律意识
第一,大学生自身在健康网络环境创建中居于主体地位,应主动增强自律意识。首先,对于团中央、教育部等单位联合向社会发布的《全国青少年网络文明公约》明确提出的”五要五不”即:要善于网上学习,不浏览不良信息;要诚实友好交流,不侮辱欺诈他人;要增强自护意识,不随意约会网友;要维护网络安全,不破坏网络秩序;要有益身心健康,不沉溺虚拟时空。既要杜绝”五不”,又要在”五要”上下功夫。
第二,大学生应认识到过多地沉迷于网络是对现实的一种逃避,也是一种社会责任感的淡化,它不仅不能根本地解决面临的现实问题,反而会更多地产生自我迷失。大学生应合理安排好自己的日常生活,保持正常的生活、工作、学习规律,控制上网时间,积极面对现实,多参加有益的社会活动。
第三,大学生应自觉增强网络道德意识,主动远离不良网站,从客观实际出发,努力学习网络知识、技能,提高操作水平,自觉维护网络安全,充分发挥在网络建设中的生力军作用,努力把自己塑造成为合格的网络公民。
3.2家庭应为大学生创造良好的成长环境
家庭是与大学生关系密切的成长环境,对于引导大学生健康使用网络,良好的家庭环境显得尤为重要。家长要切实成为防止大学生受到网络伤害的保护伞,首先,应积极学习网络知识,努力贴近时代潮流,有的放矢地引导学生健康文明上网。其次,家长尤其要理解大学生在网络时代的心理特征,做好心理辅导,提高大学生抵抗网上不健康内容的免疫力。再次,大学生上网一般在业余时间进行,如何协助好学生合理安排业余生活,值得引起家庭的足够重视。
总之,应强化家庭在大学生网络使用中的监护和引导作用,要营造轻松、和谐的家庭生活氛围,在尊重、真诚、平等、信任的基础上,倡导正确的家庭教育,家长要改变不当的教育观念与方法,在生理、心理保健等方面给大学生以更多的关心,通过家庭成员的共同努力,帮助大学生建立正确的网络使用观念。
3.3学校要加强对大学生健康使用网络的教育和引导
学校是大学生学习网络知识的主渠道。学校方面应当积极结合相关政策,培养大学生健全的人格和高尚的道德情操,教育引导大学生文明上网,培养大学生的健康网络品格。首先,高校应做好校园网建设,具体来说,校园网可以采取一些措施,如屏蔽和限制不良网站的接入,大力推广健康网站、绿色网站;注重充分利用校园网络资源,争取最长时间地对学生开放网络教室,确保校园网络畅通,为学生提供优质的上网场所。其次,高校应进一步加强校园文化建设。通过开展各种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吸引大学生积极参与,引导大学生形成积极有效的自我价值感,减少空虚和压抑,并在活动中展现自我、发挥特长,培养学生的自主意识和创新精神。除此之外,应大力培养适应网络时代要求的教育工作者。可借鉴韩国的做法,韩国信息通信部和信息文化振兴:通过成立”网络中毒咨询中心”帮助青年学生养成正确的网络使用习惯。同时,咨询中心还负责培养”网络中毒”方面的咨询人员,进行”网络中毒”方面的专门研究。在政府部门主动协助下,学校积极探索出网瘾预防教育的学习系统,引导大学生正确对待和使用网络。
3.4政府需加强对互联网的监管力度
政府部门是推进和谐网络创建的主导力量,应切实抓好管理,综合运用经济手段、法律手段、行政手段和科技手段,调动有关部门做好网络管理的优化工作,创造促进大学生成长的良好网络环境。
具体说来,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工作:一是全面开展对互联网站的清理检查和集中整治,加大互联网信息巡查工作力度和网络监管力度;二是继续依法严厉打击网上违法犯罪活动;三是进一步规范互联网信息服务管理秩序;四是积极开展互联网法制宣传,增强网民尤其是大学生网民的法制意识;五是建立和完善快速有效的互联网管理协调工作机制,健全信息通报和处罚联动制度,有效强化对网络虚假信息的控制管理。政府部门在预防大学生网络成瘾的工作中,应立足于把握好方向,抓好管理,抓好协调。
4结语
在当前的网络时代背景下,创建健康的大学生网络文化环境显得尤为重要而且大有可为。应该相信,通过各方面的共同努力,建立全社会共同参与的大学生网瘾综合预控系统,互联网将真正成为宣传科学理论、传播先进文化、正确引导舆论的重要阵地,从而给大学生一个健康的互联网使用环境,使他们最大限度的受益于互联网,促进大学生成长成才,推动高校良好学风、校风的形成。
TAGS:
版权声明:绿色童年网站所刊载本文:"大学生网瘾的成因及综合预控",除特别声明外,其版权均属于绿色童年所有,任何媒体、单位或个人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转载、摘编、改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否则,绿色童年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上一篇:网瘾的判断及预防
下一篇:“网”诱未成年人,大人在做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