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3-07-10 08:52:20 来源:重庆商报 作者: 打印 点击:
近日,中国地质大学长城学院外语系大三学生常亚男的遗体被火化,此前的6月18日凌晨,这名20岁女孩跳楼自尽。警方调查发现,她把两年的3万多元学费都用于网购。
无独有偶,就在常亚男殒命前4天,重庆一名28岁女子也因戒不掉网购的瘾而服毒自尽,好在抢救及时,保住了性命。
作为已融入现代人生活的新型购物方式,网购给人们带来了诸多便捷与实惠,但4天内两名妙龄女郎同时因网购走上绝路,既让人哀痛、惋惜,又带给人们无尽的思考。
报道显示,常亚男家在农村,她两年网购护肤品等就花费3万多元,这明显超出一个普通农家、一个普通大学生的经济承受力,因而在母亲询问资金流向后“不敢面对亲友”,走上绝路;而那名重庆女子,几乎每年都要在网购上花掉数万元,但夫妻二人薪水都不高,不得不透支信用卡,因而不时引发家庭纠纷。
看起来,两名女子走上极端,都是网购欲望与经济能力不相符、干扰到正常生活惹的祸。但实际上,这只是表象,根子还在于越来越被人关注的新型心理疾病网购瘾。
网购瘾与青少年沉溺于网络类似,都是当事人在虚拟空间里难以把控自己,由上瘾到产生惯性,再由惯性演变成“强迫行为”,无法自拔。
生活节奏变快、物价上涨,人们把购物车从商场开到网络,图的是快捷方便、经济实惠,但网购上瘾影响正常生活,进而让两女绝望赴死,这一新现象令人震惊。
而更需注意的是,在中国,患上网购瘾的远不止这二人。有调查显示,91.8%的受访者有网购经历,71.1%的受访者认为自己网瘾。
尽管绝大多数有网购瘾者“病情”较轻,只是每天上网会不由自主地浏览购物网站、时刻关注网上的打折信息、买了东西就一直盼着快递赶紧送货,并未影响日常生活,顶多是网购后面对高额账单时悔不当初、恨不得剁手,但要看到,网瘾的“重症患者”也越来越多。他们根本不能控制购物欲和冲动,盲目消费、过度消费,“一入网购深似海,从此钱包是路人”、“开了支付宝,生活真潦倒”,由此严重干扰正常生活,悲剧频生。除了前述两例极端事件,近年来因为网购成瘾而剁手指、夫妻离婚的,媒体也时有报道。
自1996年北京出现首宗网购后,伴随互联网、物流业的迅猛发展,中国网购如同搭上了“发小”高铁的免费车,夺路狂奔,2012年网购交易额达1.32万亿元,网购人群达2.42亿。但光鲜的数字和耀眼的成就背后,却是网瘾日渐普遍,影响个人健康、家庭稳定,悲剧连连。网购瘾这一“文明病”,该引起重视了。
但现实是,正如购物瘾1915年就被学者提出而未被重视一样,对于网购瘾,目前也未引起太多重视。比如很多有瘾者尚未意识到这是一种心理疾病,比如社会各方关注不够、研究不够、预警不够;更重要的是,诊疗措施不够,网购瘾还不是临床上的一种疾病诊断,而提及医治,专家开出的“方子”也多为提升自我控制能力、强化意志力、改变生活方式及家人监督,并无公共领域里的系统而权威的诊疗方案。
因为互联网刚起步,曾经各方对网瘾认识不够,等到网瘾变成社会问题,这才手忙脚乱,但终归晚了。目前还不是“大病”的网购瘾,不能重蹈网瘾的覆辙了,除了“自我疗伤”,更需社会各方尽早绸缪与干预。正如古人扁鹊所说,“长兄于病视神,神未有形而除之”、“中兄治病毫毛”、“扁鹊鑱血脉投毒药,副肌肤间”,对网购瘾,需有预防、控制、诊疗的全方位设计。(推荐阅读:如何戒网瘾,软件来帮你)
网购规模还将发展壮大,网购瘾将困扰着更多的人,预防、控制、诊疗网购瘾,越早着手效果越好,这是个体幸福的必须,也是社会和谐的必须。
TAGS:
版权声明:绿色童年网站所刊载本文:"别让网购瘾重蹈网瘾覆辙",除特别声明外,其版权均属于绿色童年所有,任何媒体、单位或个人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转载、摘编、改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否则,绿色童年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