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31日,中国社科院新闻与传播研究所、中国少年儿童发展服务中心、中国青少年宫协会、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在北京联合发布《青少年蓝皮书(2019)》(以下简称《蓝皮书》)。《蓝皮书》的发布方表示,互联网成为留守儿童寄托情感的主要平台,他们比非留守儿童更迷恋网络虚拟空间中的交流与交往。
据悉,这份报告采取儿童参与式的调研,将发言权交给孩子,从儿童群体自身的参与者视角来看网络对其产生的影响。问卷调查主要基于劳务输出大省河南、安徽、湖南等省份,从2018年7月至9月,共发放调查问卷1543份,有效问卷1428份,主要从游戏社交、网络学习、火爆短视频、亲子关系、网络语言五个方面反映儿童网络使用现状。
调查显示,农村留守儿童首次触网年龄在10岁以下的比例高达91.8%。留守儿童上网技能的习得途径多为自学,占比达到70.7%,有9.6%的留守儿童是从父母处学会上网,另外有19.6%的留守儿童是从同学或朋友那里习得上网技能。具体到留守儿童群体,45.7%的留守儿童上网,68.5%的人每周上网。此外,访谈还发现,走读的学生上网频率远高于寄宿生。在休息日,互联网和电视几乎占据了他们全部的非睡眠时间。
由此可以看到,学校禁止携带手机对于减少儿童使用手机的时间有着明显成效。反过来,相对于和父母一起居住的儿童,留守儿童生活常态几乎全部被玩手机占据。在问卷调查中,一位留守儿童奶奶的话被记录下来:“只要不跑出去生事儿,能够搁家里坐得住,电视手机啥的随便看随便玩,玩玩手机也不会有啥(危险),也不会耽误大人干活。学习(方面)他爸妈会管,咱也不识几个大字,教错了都是责任,就随他便。”
这位奶奶的说法非常有代表性。事实上,老人对留守儿童的照料能力只能是温饱这样的基本需求,至于高质量的陪伴,比如参加活动,陪伴游戏,或者是开拓户外资源,几乎都是不可能的。但是,今天的儿童除了基本的温饱问题,还需要一些智力开发活动,以及增加户外运动,从而保证大脑和身体的开发进度。
对此,在城市工作的父母显然明白孩子与自己长期分离的弊端,但由于不在一起,父母电话中的叮嘱毫无意义。蓝皮书为此整理出孩子最不喜欢家长叮嘱的5句话:包括“快去写作业”、“你看看别人”、“不许玩手机”、“你真没用”、“一天到晚就知道玩”。只要有一丝可能,大部分父母都希望把孩子接到自己身边。不过,这里面临着一个政策障碍,那就是超级城市的学位供给严重短缺。
以2015年的数据为例,北京、上海、广州、深圳四城市义务教育阶段的统计结果显示,外来父母和孩子“在一起指数”分别为27.5%、25.3%、52.6%、43.91%。而综观全国3386万受流动影响的农村户籍儿童,“在一起指数”为40.37%,“入公办指数”为32.23%。也就是说,3/5的农村孩子没有在父母身边上学。而这也成了这些留守儿童沉迷手机,无法合理安排时间的最大原因。
按照21世纪教育研究院院长、国家教育咨询委员会委员杨东平的观点,在中国大规模城市化的过程中,留守儿童和流动儿童实际上成为教育边缘群体。这里主要是两个指标,一个是父母与孩子能不能“在一起”,第二个则是跟父母在一起的孩子能不能低成本地入学。很显然,确保外来就业人口的子女能够低成本地入学,是流入地政府应该履行的职责。(推荐阅读:绿色童年和孩子一起绿色上网 )
遗憾的是,由于城市人口规划的问题,许多城市的教育资源实际上处于超负荷运转状态。以广州和深圳为例,这两个城市的常住人口数据都在1500万以下,但据多项大数据显示,广深的实际生活人口规模都超过2000万。由于公立或普惠性学校建设一向以常住人口为参照,导致现有教育资源无法应付实际教育需求。这就需要我们重新审视人口规划对医疗、教育等资源供给的限制,在提供资源时以实际生活人口作为基础性条件。回到开头提到的留守儿童的成长问题,只有解决了父母与孩子“在一起”,这些问题的攻克才能真正进入轨道。
TAGS: 儿童上网时间控制软件 儿童上网的害处 怎样限制儿童上网 怎样控制儿童上网 管理儿童上网
版权声明:绿色童年网站所刊载本文:"留守儿童沉迷网络,根源不在“手机”在“留守”",除特别声明外,其版权均属于绿色童年所有,任何媒体、单位或个人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转载、摘编、改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否则,绿色童年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下一篇:如何让网瘾少年回归正轨?(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