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2-05-07 10:33:10 来源:山西日报 作者: 打印 点击:
网络成瘾并不仅限于过度依赖网络,研究表明,网络成瘾还导致青少年大脑的特定部位出现损伤,而该区域承担着逻辑理解、判断和推理的功能。
被网络绑架的生活
最近,一直研究青少年网络成瘾课题的山西省职工医学院教授葛玲发现,身边出现了重度使用网络的人。他们拿着智能手机,可能每十分钟就要确认一次,一天确认次数可高达三四十次;他们随时随地不自觉地玩游戏、收发信息或者更新微博等。有一名学生对她说自己对手机“高度上瘾”,对智能手机的需求和依赖,使得他与周围的世界断开联系,包括亲朋好友。
一项最新研究指出,每位智能手机用户平均每天必须查看手机34次,有时频率更高达每10分钟1次。相比和其他人互动,他们变得更喜欢自己和自己玩,这种行为并非刻意,已深入到其潜意识中。国内外多家研究机构的研究结果均得出同一结论——过度使用网络正在降低人们的生活质量,甚至威胁到健康。影响更深的是心理层面。有专家开玩笑说,有人甚至养成一看到屏幕就想“滑”一下的习惯。过去谈网瘾,有“娱乐型”“信息型”和“社交型”3种。手机整合了上述功能,变得无处不用,更容易上瘾。而且它还让人更焦虑:收不到信号会担心,电力快没了紧张,每到一处就找wifi联网,甚至没有它,就不知如何安排生活。
网络成瘾危害巨大
原本是帮忙节省时间的科技产品,反而让人感觉速度“变快”。智能手机“创造”了很多人原来可能不从事的活动。如平常不玩游戏的,或平常不实时看新闻的,因为有了手机带来的网络而愈来愈忙。网络,也可能吞噬原来生活中思考、放空的时间。
葛玲教授领衔网络成瘾研究团队从2005年开始一直关注着青少年。她长达6年的调查研究发现,4类青少年人群最易发展成网瘾的受害者:一为家庭环境冷漠、缺少温情教养方式的青少年,二为采用幻想和退避等不成熟应对方式心理的青少年,三为社交焦虑水平较高和社交效能感较低的青少年,四为自我认同度较低的青少年。
网瘾者的症状可能不只限于对网络过度依赖,有研究表明,网络成瘾还导致青少年大脑的特定部位出现损伤,而该区域承担着逻辑理解、判断和推理的功能。研究发现网瘾青少年大脑中一些特定区域的白色纤维束的微观结构出现损伤,胼胝体也包括在其中。胼胝体由100万根左右的神经纤维组成,是连接大脑左右两半球的皮质纤维中最大的连合纤维。当大脑进行分析时,两侧大脑皮层的感觉分析功能彼此合作,而胼胝体则像传送带一样,负责将一侧皮层的活动向另一侧转送。由于受到损伤,网络成瘾者在情绪的产生和处理、注意力及执行力、决策和认知等方面可能表现不正常。
2011年,该团队牵头率先提出“青少年网络社会支持”的概念及其思维结构:网瘾只是表面现象,它的背后是青少年深层次的心理问题,该概念是基于虚拟交往中,人们在情感、信息交流、物质交换的过程里被理解、尊重时获得的认同感和归属感,提出青少年网络社会支持的思维结构由信息支持、友伴支持、情感支持、工具性支持组成。
社交能力训练矫正网瘾
找到网络成瘾的相关性,科研团队采取横向研究与纵向追踪相结合的实验设计,制定了较为系统、完整的干预方案,并且该方法被认定为最简便、最易操作。首批32名网瘾青少年接受团体心理治疗。该方案根据认知过程影响行为和情绪的理论假设,通过认知和行为技术改变患者不良认知,矫正不适应行为。32名成瘾青少年接受为期1个月的结构化、封闭式团体心理治疗。全套方案包括建立团队、审视自我、人际交往训练、自信心训练、职业生涯规划、自我管理、建立制度、互相约束8个阶段,以情感链接为主线由浅入深,从团队建立到自我成长,再到探讨成瘾症结,然后由深到浅,逐步回归现实,找到情感出口。
干预结束后显示,治疗组疗效高于对照组,在成瘾总分、自尊、情绪与社交孤独、应对方式等方面有明显改善,认知行为训练对轻中度网瘾者具有较好疗效。(推荐阅读:孩子网瘾怎么办,绿色软件当先锋)
目前,该方案已经在省内多所大中专院校、心理咨询和问题青少年行为矫正机构应用,增强了这些学校和机构解决网瘾问题的能力,提高了治疗效果。作为2011年度山西科学技术二等奖项目,下一步将有计划地向全省各层次学校及相关机构推广。
TAGS:
版权声明:绿色童年网站所刊载本文:"孩子网络成瘾了 怎样矫正?",除特别声明外,其版权均属于绿色童年所有,任何媒体、单位或个人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转载、摘编、改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否则,绿色童年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下一篇:要钱上网 谎称旅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