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日发布的《未成年人安全上网保护》白皮书显示,我国互联网低龄化发展趋势明显,8.8%的未成年网民在5岁或5岁以前首次触网,81%的未成年网民在6岁至15岁第一次上网。未成年人在社会生活中对网络的接受程度和依赖程度高于成年人。
加强未成年人上网保护,是检察工作中的一大课题。近日,部分地方检察机关发布的未成年人检察工作白皮书显示,未成年人通过网络等渠道引发的犯罪占到一定比例。
“在互联网发达的今天,未成年人用极低的成本就可以获得不良信息、习得犯罪手段,甚至购买犯罪工具。”中国传媒大学政法学院副院长王四新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侵害未成年人犯罪案件存在作案方式隐秘、被害人空间分布较广等特点,导致办案机关收集固定证据困难等问题。为破解这些难题,检察机关需要提前介入侦查,指导办案机关尽可能全面收集各种证据,依法从严从快批捕、起诉,严厉打击侵害未成年人的犯罪行为。
整治网络涉黑:建好“隔离带” 取缔“黑网吧”
记者采访发现,黑恶势力有通过网络向未成年人渗透的趋势。福建省上杭县检察院检察长戴宇明介绍,该县城区“东南岛网吧”“飓风网吧”等众多网吧违反相关规定,长期容留未成年人上网。该院2018年办理的温某、梁某等23人涉黑案,就涉及13名未成年人。梁某长期出资邀请一些辍学的未成年人到“东南岛网吧”上网,笼络这些未成年人为其争夺社会地位、争强好胜而参加聚众斗殴或寻衅滋事,该网吧俨然成为梁某等人犯罪组织的一个窝点。
“‘东南岛网吧’也是石某、陈某等人寻衅滋事案中,主犯石某与同伙互相联络纠集人员实施犯罪之地。”戴宇明认为,网吧的未成年人多为早早混迹社会的辍学生上网,法律意识淡薄,极易在朋友或同学的邀集下参加一些黑恶势力组织的犯罪活动。这些现象的出现与网吧监管漏洞存在一定关系。
为此,福建省上杭县检察院向上杭县文体广电新闻出版局发出检察建议,建议“加强日常监管、开展专项整治、建立长效机制”等。接到检察建议后,上杭县文体广电新闻出版局高度重视并及时给予反馈:“已出动执法人员460余人次,检查网吧116次,行政处罚3起。”
2018年11月,重庆市检察院调研发现,互联网上黑恶文化蔓延的苗头,以及低俗、暴力等不良网络文化“隔离带”的缺位,是影响未成年人“网上网下”成长环境的不良因素之一。为此,重庆市检察院向重庆市公安局发出检察建议书,建议进一步加大对网络空间的监管力度。同时建议积极开展严防黑恶势力渗透校园周边地区专项清理行动和KTV、网吧、宾馆等特殊场所的专项整治行动,形成常态化监管机制,建好“隔离带”,管好“危险区”。
收到检察建议书后,重庆市公安局推出“一揽子”举措,在开展“黑网吧”清理工作的基础上,部署开展了为期两个月的校园周边网吧专项集中整治行动。排查网吧5400次,取缔“黑网吧”及违规接纳未成年人上网的网吧20余家。(推荐阅读:控制上网你愿意吗 )
最高人民检察院第九检察厅厅长史卫忠表示,今年将继续严厉打击黑恶势力引诱、胁迫、组织未成年人实施违法犯罪活动,依法办理好未成年人涉嫌黑恶犯罪案件,有针对性地开展教育挽救和犯罪预防工作。
TAGS: 管理孩子上网的软件 怎样控制孩子上网 怎么控制孩子上网 限制孩子上网的软件 孩子上网时间控制软件
版权声明:绿色童年网站所刊载本文:"未成年人上网亟须“护航”",除特别声明外,其版权均属于绿色童年所有,任何媒体、单位或个人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转载、摘编、改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否则,绿色童年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上一篇:未成年人的游戏“围城”
下一篇:孩子的命运绝不能掌握在手机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