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1-05-27 11:04:59 来源: 作者: 打印 点击:
教育方式不当是青少年沉迷网络的主要原因
有关资料显示,近年来未成年人涉网犯罪正呈现出犯罪主体低龄化、作案手段多元化、犯罪暴力严重化、作案形式团伙化、犯罪趋向成人化趋势,并正以每年7%的速度递增。究竟是什么原因使这么多的孩子沉迷网络之中并走上犯罪的道路?
“在我们开展的未成年人涉网犯罪调查中,80%的未成年人涉网犯罪都与不正确的家庭教育方式有关。”淅川县法院少年审判法庭庭长王平说:“有的孩子因为父母的娇纵溺爱,在经济上供其挥霍,行为上放纵任其发展,孩子沉迷网络后又不能及时指导教育,致使孩子在富足的家庭生活中走向犯罪;还有些孩子生活在残缺不全的家庭中,主要有父母离异的单亲家庭、父母被判刑的家庭、父母外出打工的家庭、父母关系不和睦的家庭。这些未成年人在现实生活中缺乏应有的关爱,而在虚拟的网络世界中往往能得到满足,于是网络就像一只无形的手把他们牢牢抓住。”
“我们前不久审理了这样一个案件。吴龙的父母都在上海打工,爷爷年老体弱无力管教,吴龙整日泡在网吧里,为了筹措上网费用,未满15岁的吴龙持刀抢劫一初中学生60元。这是典型的因缺少关爱,接触网络后沉迷上网并最终走上犯罪道路的案例。”王平惋惜地说。
长期关注未成年人犯罪问题的淅川县关工委主任王定歧则认为,众多青少年之所以整日沉溺于网络中,与当今学校落后的教育理念和方式有很大关系。学校教育与当前青少年迅速发育的生理水平、相对落后的心理水平发展不平衡。特别是一些学校往往过多地关注学生成绩,而忽略了他们内心的诉求。上网吧的学生大多在校学习压力太大,多次受挫,同时又没有知心的人可倾诉,因为不被人理解和接纳,造成差生悲观失望的心理;再加上部分教师缺乏责任心,不能及时正常地引导、教育学生,对问题学生歧视和反感,甚至劝其退学,把他们由学校推向社会,从而导致他们成为“社会、学校、家庭三不管人群”。一旦接触网络后,他们便会在虚拟的网络世界中寻找“快乐”。
青少年上网宜疏不宜堵
如何有效预防青少年涉网犯罪,不仅关系到青少年的健康成长,也关系到社会稳定和祖国的未来。相关人士认为,建立一个家庭、学校、社会三位一体的教育、引导和管理体系是关键。
“让青少年远离网络毒害,家庭教育是关键,父母应承担起未成年人家庭管理教育的主要责任。”王平法官认为,“父母要重视研究孩子青春期的科学教育,不能用简单的方法教育‘复杂’的对象,要用亲情和爱心关爱他们的成长,尤其是要多沟通思想,使青少年获得心理安全感,引导孩子树立正确的择友观、人生观、价值观,避免走上犯罪的道路。”
王平说:“对于夫妻双方确因感情破裂而离婚,要考虑到家庭破裂对孩子健康成长的威胁,充分安排好离婚后子女的抚养、教育和监护事宜,最好是制订一个抚养教育方案,双方相互监督,促进落实;外出打工的夫妇要充分考虑到子女的教育、抚养和监护问题,尽量不要全部外出,使孩子脱离监护,在外打工要经常以电话、书信、回家探望等形式与子女进行沟通交流,还要与学校和临时监护人保持经常性的联系,掌握孩子的思想动态,及时解决出现的问题。”
淅川县教体局局长邓文清表示,对于学生上网要改变过去那种控制和堵截的政策,变堵为疏、变堵为导,教学生上网,引导学生正确使用互联网。
“自去年开始,我们尝试在县城部分学校设立相关的电子资料室,为喜爱电脑的学生提供学习、交流的平台,吸引青少年的注意力,为预防和减少未成年人涉网犯罪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实践证明这一举措是比较成功的。” 邓文清说。
王定歧则认为:“文化、公安部门应加大对学校、社区周边网吧等娱乐场所的违规查处力度,尤其加大对学生上网的巡查力度,严厉查处违反‘禁止未成年人进入网吧’规定的网吧,坚决取缔无照经营的‘黑网吧’,有效控制暴力网络游戏的开发和引进,减少不良信息对青少年的危害。同时,要利用新闻媒体大规模地宣传网络法律,报道网络案例,要让未成年人懂得,网络虚拟社会和现实社会一样需要规范,指引未成年人树立起良好的网络道德意识和法律观念。”建议在家庭电脑中安装能限制上网时间的反黄软件,有效过滤网络不良信息,管理孩子上网时间。
淅川县法院院长丁建民说:“对于发生的未成年人犯罪,有关部门和人员要以‘教育为主,惩罚为辅’的司法政策,积极为失足未成年人做好救助工作。对于未成年人涉网犯罪的案件,应按照‘教育、感化、挽救’的方针,以‘拉家常’谈话的方式进行疏导教育和亲情感化,能适用缓刑尽量适用缓刑。判决后,应及时与家长、学校和乡镇有关组织进行联系,积极进行跟踪帮教,以亲情触动心灵,以爱心感化无知,让他们在心灵上产生共鸣,使思想得到彻底转化。”
TAGS:
版权声明:绿色童年网站所刊载本文:"反黄软件:不当家庭教育导致孩子网瘾",除特别声明外,其版权均属于绿色童年所有,任何媒体、单位或个人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转载、摘编、改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否则,绿色童年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上一篇:为孩子创建绿色上网空间
下一篇:远离网络黄毒,让孩子健康上网